第一名是一个
十八岁的少女,她拥有一头金色的头发,她的笑容十分甜美,她死于枪杀。时间是1973年3月。
第一名和第三名是一对老夫妻,他们在屋里坐着,忽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他们好心地为对方开了门,最后死于扼喉导致的窒息性死亡。他们的颈部还被凶手玩了一场游戏,双双吊在天花板横梁上。时间是一个星期后。
室内的财物没有被抢劫,说明凶手不为钱而来。
第四名受害者是距离老夫妻家中几十公里之外的超市老板,他是一名中年男人,同一个深夜,他身中十七刀。
第五名是一名小孩子,死于割喉,时间是一个月后,第六名是一位八十岁的老夫人,她死于锤子,头部被砸得面目全非短短一年内,十八名人遇害。
如果孟冬臣在江雪律身边,他一定会大吃一惊,江雪律的排列组合遵循了时间线,他甚至还没有开始看卷宗
还没看,就知道了凶手杀人的顺序和受害者遇害的时间。
排列完受害者的照片后。
江雪律陷入了沉默,他终于知道了,悬案为什么是悬案,说实话即使他有犯
罪之眼,悬案的破解依然不容易。
四十年的鸿沟差距,并不是短期内能够弥补。
孟冬臣搜集的资料有很多,几乎是厚厚一摞,作为一个非警察人士、民间破案爱好者,对方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准备了。可惜他不是真正的“凶手”,他筛选收集的资料有真有假,当年的报纸媒体、警察披露的案件细节和民众的证词,真真假假迷雾难分。
有些完全跟案件无关,只能对案件的破获产生误导作用。
有些细节看似没用,实则至关重要。
换言之,真假难分的信息太多了,江雪律阅读起来有些吃力。
比如说一个路人激动万分地说,“我看到了凶手,他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白人,头戴黑色帽子,他杀人后往东边跑了。”江雪律感应这句话,发现这竟是一句彻头彻尾假话,这个路人纯属为了博取眼球。因为这个案子已经成了爆炸性新闻,他想要以“目击者”的身份出名。
当年的警察信以为真,真的往东边去了,想要找到一名符合特征的嫌疑人,结果只是大海捞针。
“”
浪费了他好几分钟,江雪律把这个证据删掉,拿出红笔打了一个大叉叉。
江雪律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在无数真真假假的信息中提取出了真正有效的证据,他低头安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台灯照射下,少年仿佛陷入了一种玄而又玄的境界,他那双纯黑的眼睛定定,浓墨一般的黑色瞳孔放大。这一刻他的眼睛如同宇宙般深邃,透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寒意。
没有人知道,这一刻他与“凶手”精神共振。
他的身体坐在201x年江州市的家中卧室里,实际上灵魂早已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四十年前。
他成了一个大洋彼岸的年轻男人,他的灵魂在这个男人的躯体里。
江雪律看了一眼日历,时间是1973年。
他回到四十多年前。
“他”现在是凶手视角,他在做什么
“他”在柜子里东翻西找,找出了一套衣服,准备出门行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