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先考?

苏轼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也就连忙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三人又开始争论起来。

这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如何定义,并不像现代一样,根本就不好定,其中牵扯的比现代麻烦的多。

三人讨论了很久,在苏家两位夫人的催促下,这才暂时的结束了对这条条例的讨论。

如此过了七天,合三人之力,这才完善了条陈,王跃也就把已经成型的奏折给送到了皇帝那里。

皇帝听了王跃的吏治改革的条陈之后,沉思了很久,这才有些疑惑的问道,“老师,这个时候进行吏治改革,会不会不太好”

王跃看出了皇帝的犹豫,也就很无奈的说道,“陛下,清查土地会产生很多的土地,具体的数额,介辅兄,甚至陛下都是只能看上来的数据,根本就不清楚具体多少,都只是听下面的人汇报而已。

还有借贷的问题,也是很容易被官员用来压榨百姓,获取钱财,如果没有这一条作为监督,他们做起来就会肆无忌惮的。

当然,这一条也绝对无法杜绝大部分的官员,依旧有一部分会选择冒险,可是我们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皇帝看王跃这么的悲观,他不禁也有些担忧改革了,但是想到大宋如今的情况,改革是不能中断的,只能像王跃说的这样,增加一個巡视调查的衙门,起到监督的作用罢了。

他想到这里,也就答应了下来,让王跃改天在朝会上说一些。

王跃的改革条例,明面上在朝会上并没有闹出多大的动静,很是顺畅的就通过了。

毕竟,大宋适应的是高薪养廉政策,你如果明确提出反对,那不就说明贪污了吗

而且,这条陈只是针对财产来历不明的问题,可是大多数官员的财产,那都是自己家族的钱财也都是通过正当的土地兼并出来的。

虽然王安石进行了变法,可是因为王跃的建议,却没有要把土地全给收回去,只要正常补齐以往的税就可以了。

虽然这样收成会少了一些,但对他们这些已经走完了原始积累的官员来说,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影响不大,至少,暂时还是能够忍受的。

而且,王跃搞的这一出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也只是说了从今往后,并没有追究以前,所以,并没有产生多大的阻力。

而远在江南的王安石,还有改革派的成员却发生了一些争执。

改革派的官员中有一部分人确实像王安石一样非常清廉,奈何王安石自己的儿子王雱就不是一个清廉的人。

所以,有一些官员,看到了巨大的利润之后,就想伙同王雱想要占有刚清查出来的土地。

可是他们这边刚想有所行动,结果王跃那边就出来了一个条陈,让他们如何敢向这些土地伸手

如果巡查组查出来了,到时候他们如何解释土地的来源

要知道所谓的巡视组如果巡视组查到,那就直接上达天听,到时候连王安石可能都要受责难,就更别提他们这些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