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

前朝可没这么公平的事,大家这可是赶上好时候了。

叶居敬却是跟叶奔谈论起了皇帝说的那个书院入学名额的事。

“你爹我知道的也不多,只是听你张伯伯说起,他让我留意着到时候给你求一份恩典来着。”叶奔一听书就能犯困的人,哪里知道那么多。

还是后来邹氏回娘家的时候,问了邹中应,这才知道。

原来皇帝也清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战火,如今天下学风不盛,朝堂哪怕是决定开科取士,甚至定下了选官以科举为主的规矩,可如同刚刚结束的童生试展现的那样,天下平民读书的人实在是不多,文风也不盛。

归根结底,这便是平民连个读书的渠道都没有。

一是各类书原本就要价高昂非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再加上许多古籍股本都收拢在世家手中,普通人拿钱都难以见到。

这是皇帝早就已经开始谋划了的,比如让卢氏的叔父修的那个四经集注。

另一个则是普通人没个求学的地方。

如今天下虽也有学院,但多是世家的族学,等闲不会收外人。剩余那些,虽名义上不是世家族学,但入学的标准极高,非世家子弟不收。

只余下一些民间的私塾,只能胡乱教着认识几个字,并读上一读四书五经也就差不多了。

没有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饶是能认识几个字,读过四书五经,也最多不过止步于秀才罢了。再往上,那就是又要天赋,又要有师父教了。

皇帝急于收拢自己手里的权势,必得打压世家,抬举寒门,培养心腹。这心腹有比建一个书院,皇帝自己挂名做山长,书院出来的学子更心腹的吗

只是既然是皇家书院,那自然也是有要求的,不可能一窝蜂地收人,而是要择天下英才以收之。

据邹中应说,按照皇帝之前跟他们商量的意思是,只收十六岁以下的秀才和三十以下的举人。另外,皇帝也有意让皇子们这个书院读书。

也就是说入学的学子,跟皇子们是同窗了,光是这一条就能叫天下学子趋之若鹜了,连带着世家子怕是都想进这个学院了。

只是如今这书院还只是在谋划阶段呢,要真建起来,起码还得个一两年。

但这对叶居敬来说却是刚刚好,他有着前世的记忆,除了要查漏补缺,替换掉两个世界不同的东西外,他完全是有到举人的知识储备的。

但这些知识,叶居敬也没法给它找一个合理的来源,他总不能说自己就接触读书一年就有这水平了吧。幸亏的是,朱夫子的学问摆在那儿,叶居敬偶尔有出格的,他也只当叶居敬天赋好,并不深究,但若是碰上个学问好的,叶居敬一眼就能被看破了。

但再一两年以后,再进学院,若是有什么出挑的地方,叶居敬也可以推到偶尔从书中看到,或是蒙学先生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