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将司马尚派来就是来协助言晏行动的,毕竟对雁门关各营校尉的能力只有李牧和司马尚是最清楚的。
什么样的战场需要什么样的将校,什么样的任务什么人能完成,这些也都是统帅要考虑的。
而司马尚无疑是很清楚怎么去配合主将,跟杨端和是同类型的绝佳副将人选。
一直等到言晏将所有命令下完,司马尚才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补给?”不止是燕国在疑惑言晏的补给从何而来,包括参战的各国各军也都在疑惑。
在前期战略中,雁门关大军是在截取屠何王后撤和补给线,但是随着战争的推移,羽林卫和李仁的三千骑也就会被置换到了后方,雁门关大军和燕国的大军也就成了正面阻拦屠何王进攻的锋面。
用雁春君的话来说就是,养着这么一个知兵之人花不了什么钱,万一哪一天能用上呢?
直到樊於期站出来,燕王喜和雁春君也才想起来在燕国还有这么一個能征善战之人。
整个战局最大的意外和最重要的一环其实就是燕国会不会出兵,又能不能将东胡王庭本部牵制住。
雁门关李牧也是在想言晏会从什么地方得到补给。
所以,对于樊於期的能力,燕王喜和雁春君是没有怀疑的。
唯一难的就是,言晏是如何做到预测敌军的动向,并提前数月去指挥大军奔赴战场。
雁春君也不是不懂军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定律,只是看遍了舆图,他也没能找出一个能够给言晏大军的补给点。
商议的内容并不是要不要出兵,而是该派谁去领军!
不过更多的时候,主将若是经验足够,只是一眼其实就能看出各营各军抵达的时间,并不需要再重新去计算。
“末将愿往!”在屯留大战中逃亡,被田光捡到,送到燕国的樊於期也主动开口了。
因此,当收到言晏的出兵邀请的时候,燕王喜第一时间就召集了燕国百官进行商议。
经历过两次大败的燕王喜也认清了事实,那就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其他人最好不要再乱插手,尤其是自己最好还是不要亲自下场微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