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扬武将军薛安都、振威将军尹显祖、奋武将军鲁方平、广威将军田义仁各领1万军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样算来,刘诞的西路军五万兵马,也是足额的。
中路军大都督、南平王刘铄,是皇帝四公子,时年20岁。
他的正职,之前是南豫州、豫州二州刺史。不久前,南豫州并入豫州,他就只有一个豫州刺史职务。
他的军职是三品将军之右将军,都督豫州、司州、并州诸军事。
豫州刺史部首府是悬觚城,但刘铄并未驻扎悬觚城,而是驻扎更重要的军事重镇寿阳城。
刘铄这次都督中路军,辖下三州本部有3万兵马。
此外,皇帝命太子左卫率臧质担任中路军军事总指挥,统领太子府1万东宫禁军、骁骑将军王方回1万人、建武将军刘康祖1万人、右军参军梁坦5千人。
所以,刘铄现有兵马不到7万。与号称10万大军的差额是3万多。
再看东路军,大都督是皇帝三公子、武陵王刘骏,21岁。
在一众皇子里,刘骏军事素养最高。
他16岁(445年)时外放出任雍州刺史,驻守襄阳。成为百多年来,皇子驻守襄阳的第一人。
从那时开始,他手下逐渐聚集了许多杰出人物:朱修之、沈庆之、柳元景、薛宗悫、王玄谟、刘秀之、薛安都等。
而且,这些人物,个个都大有来头。
其中的朱修之,就是上次北伐时的滑台将军朱修之。
朱修之在第一次北伐时,担任先锋、率军夺取了滑台要塞,就地守城。而后面对几万魏军围攻,孤军坚守几个月。等不来檀道济援军,弹尽粮绝,无奈开城门投降。
不过,后来朱修之从魏国逃到后燕,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宋国。
沈庆之,吴兴郡武康县沈家人。与沈田子、沈林子同族不同脉。
当年沈田子、沈林子爷爷是五斗米教教主铁哥们,就是被同族的沈庆之祖上揭发,差点绝户。只有沈田子、沈林子两兄弟躲进天目山得以逃脱。
所以,武康沈家在朝廷有两脉,却水火不容。
沈庆之一直在家务农,直到30去襄阳探望兄长,得到刘裕舅舅赵伦之赏识,这才进入军中、走上仕途。
宗悫本不太出名,但由于后人王勃一句骈文“慕宗悫之长风”,得以名留文坛青史。
“慕宗悫之长风”说的是:宗悫年幼时,叔父问他志向,他答:我愿驾乘长风,劈开万里巨浪。
“乘风破浪”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幼童宗悫之口。
不过他的叔父当时听了他的话,有些冒冷汗,叹道:你这孩子,今后要么大富大贵,要么害父累母。
宗悫一生,确实干了不少惊世骇俗之事。
但比他更加惊世骇俗的人多了去了。
他的名气,还是因为那句骈文所致。
刘骏手下将领中,对后世最有影响的,非薛安都莫属。
薛安都出生河东薛氏。盖吴、薛永宗起义反魏时,他是薛永宗副手。
起义遭到镇压时,他难逃投宋,正是雍州刺史刘骏接纳了他,授他扬武将军、北弘农太守。
他的后人中,赫赫有名的多的是:薛道衡、薛举/薛仁杲父子、薛万钧/薛万彻兄弟…
当然,最出名的是“三箭定天山”的唐朝开国功臣薛仁贵。
至于柳元景,他祖籍河东柳氏,永嘉之乱后,他祖上这脉南渡。
因崔浩之故,留在原籍的河东柳氏被屠族。柳元景自然同仇敌忾、发誓要报仇。
回到正题。
刘骏现任官职是徐州刺史兼兖州刺史,战前就镇守彭城。
他的军职本来是安北将军,但是因为二月份救援悬觚城不力,被降职为中郎官。
但这不影响他都督南兖州、兖州、徐州、青州、冀州、幽州六州,加上豫州梁郡诸军事。
此次举全国之力北伐,刘骏是东路军实际最高军事指挥。
因为名义上的最高总指挥、江夏王刘义恭老爷子,那只是用来镇唬军心的。
东线总指挥部话事人是刘骏,总参谋长是萧斌。
东路军这边的人马,刘义恭老爷子的3万是负责后勤的,不能算战力。
刘骏的六州一郡,凑齐了7万。
总参谋长萧斌的来历也不简单。他的辈分很高,是先帝刘裕继母萧文寿的族弟。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论述:刘裕父亲刘翘家族属于“次等士族”,而不是历史书中说的“低等士族”。
次等就是第二等级,低等则是倒数那些。区别是很大的。
所以刘裕之母,是平原太守之女。
只不过,刘裕母亲生下他后就去世了。
同族有位婶婶刚生下孩子,这孩子就是刘怀敬。
刘怀敬之母同时乳喂刘裕和自己儿子。这样,刘翘才没把刘裕送人。
他父亲刘翘后来续弦,继母是兰陵萧氏、洮阳县令萧卓之女萧文寿。
刘裕年轻时是个浪荡子,吃喝嫖赌一样不落下。
他父亲刘翘家道中落,见他就烦。
于是,刘裕在外浪疲了,多数是回小姨妈家。
见刘裕这副吊儿郎当样子,不回自家而寄居姨妈家,刘翘便斥呵他为“寄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街坊邻居都知道了这名。有时就顺口这样喊他,他也答应。
世界上对刘裕很好的女人除了上述两位:姨妈,乳母。还有一位:继母萧文寿。
萧文寿知道丈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