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将军。”崔勋之抱拳道:“围城以来,滑台城里具体情况,咱们知道的不多。我与申将军、罗将军碰过几次头,得到的一致结论是:他们竟然从没往外派过斥候。抓不到他们的探子,我们也就无从了解里面的情况。现在看来,他们士气很高,甚至…甚至高过咱们的将士。”
“我也觉得是这样。”申坦黑着脸道:“我的冲锋队轮流前冲了三批后,损失比例高达五成。军士们明显有些寒胆了。可是城头守军仍不见疲弱迹象。他们是守城方,伤亡肯定比咱们小些,但也不会少。可是对方士气…从头至尾好像变化不大。”
罗文昌盯着面前案几,不停点头。表示同意二人说法。
庞秀之的人马也参加进攻了。他脸色铁青道:“真没料到,老崔他们从三面进攻了半个多时辰,北面的守军编制根本不动。我的人今天也没占到便宜。”
王玄谟听了几位将军的话,心里有些烦躁。
照他们说来,目前除了拼军士消耗,本方没有任何优势。
可是拼军士消耗,宋军牺牲太大了。
对方守城,本方攻城,折损比例几乎在5:1以上。
也就是说,纯粹谈数字,城内一万守军拼完时,自己的五万攻城军也没了。
这样绝对不行!
还是得想法摧垮敌军斗志。
王玄谟于是道:“经过今天试攻,本将军也发现了,滑台城城墙、城门防卫硬件非常坚固。如此强攻,我军很吃亏。这样吧,明天休战一天。各位回去后,好好总结一下。明晚等我通知。现在,散会。”
众人起立,行礼后退出。
气氛沉闷,个个都有些垂头丧气。
刘武之部没有参加今天进攻,但他一直在现场观察。对兄弟部队的损失,感同身受。
……
这次北伐,皇帝刘义隆钦定王玄谟为东路军先锋。萧斌没得选择。
为攻打滑台城,萧斌拨给王玄谟五个整编作战军,三个后营军。另外派出一军楼船水师配合他。
这支楼船军的统帅是宣威将军、钟离太守垣护之。
这一阵子,他按王玄谟指令,率领水师在滑台上游、虎牢关方向的河面抛锚,监视那面魏军动向,随时策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垣护之也是颇有来头之人。
他的伯父、父亲曾是南燕军官,后来投降到刘裕军中,得到信任、重用。
垣护之少年时就投军刘裕府,成年后担任刘裕长子刘义符军府中长史,兼行参军。位置非常重要。
刘义符即位后,升他为中兵侍郎。刘义隆登基后,升他为殿中将军。
总之,刘家父子两代三人,都很信任他。
元嘉七年,垣护之随到彦之北伐。
那次战争中,到彦之充分展现其怂包特色,一听说魏国大军攻来,就弃城、抛物逃跑。
只有两个人因劝谏到彦之而受到刘义隆嘉奖。其中一人就是垣护之。另一人是王仲德。
王仲德对到彦之的劝谏,不是让他别逃,而是指点他尽量减少损失、逃得“漂亮”些。
但垣护之却不是那意思,而是诚挚希望到彦之:作为主帅,一举一动对军心影响至关重要。面对敌军,不应该首先考虑自己性命安危。
他是唯一提出建议,请求集结东部全部力量,过来增援滑台守将朱修之,从而与魏军决一死战的将领。
到彦之自然是听不进他的劝谏。否则,那次北伐不会输得那么彻底。
这次,垣护之一直密切关注着攻城动静。
王玄谟首攻受挫后,犹豫不决起来。垣护之立刻就得到了消息。
第二天一早,他乘坐一艘快船来见王玄谟。
二人见面,垣护之行礼后,直奔主题:“禀王将军,末将认为,战争开始,唯一需要考虑的是胜败;攻城拔寨开始了,哪能还是前后顾虑士兵生死?早日结束战斗才是死人最少的途径;城内财物、奴隶、将领头颅奖赏,应该全部许诺给攻城将士,激发他们斗志。还请王将军三思!”
王玄谟知道这位将军的个性,不敢驳斥他。对他客客气气,表示一定参考他的意见。
送走垣护之,王玄谟再次召集五位将军和郭维开会。
王玄谟决定:明天继续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