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长城留念

小河弯弯小河长 曹秀 4622 字 1个月前

八达岭这地方是最吸引旅游者的,平时游人很多,到了节日旅游者数不清,几乎是水泄不通。

小明一家人来到八达岭,本想着节假日人肯定很多,所以一大早就出发了。没想到才早上七点钟,就已经人头攒动,车辆堵得水泄不通。

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停车位,然后随着人流往景区入口走去。一路上,人们摩肩接踵,缓慢地移动着。

进入景区后,眼前的景象更是让人惊叹。长城上挤满了游客,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小明努力挤到城墙上,放眼望去,只见山峦起伏,长城蜿蜒曲折,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尽管周围喧闹无比,但这壮观的景色还是让他感到心旷神怡。李玉和在北京的部队,为了照顾即将退伍的战士,出车出钱给予战士旅游的机会,因为战士离开后可能一辈子也不再返回。李玉和带着战士们来到了长城脚下。他们仰望着雄伟的长城,心中充满了感慨。

李玉和告诉战士们,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和风雨。希望他们能够像长城一样,坚强不屈,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战士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牢记李玉和的教诲,不忘初心,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他们一起攀登长城,感受着古老文化的魅力。在长城上,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为这次旅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正当李玉和津津有味刻字时,忽然耳边传来一声炸响:“谁让你往城楼上刻字的?你不知道爱护旅游设施吗?”

李玉和被他们的斥责惊醒了,冷嘲热讽的话令他羞愧,如雷声一样震撼李玉和的心灵。李玉和被城楼管理员抓住了。李玉和知道错了,不就是刻字吗?下次不刻就是了。此时,刚刚写字的愉快即刻全消,李玉和转身看去,在一群叽叽嚓嚓的人堆里,满脸胡子的男青年摆着手,示意李玉和不要声张,看他的样式是想帮助李玉和。可是李玉和并不想让他帮助,瞧他脸上的表情,似乎嘲笑李玉和,真怪。

满脸毛嘴角咧了咧,对李玉和说走你自己的路吧,别给他人找麻烦。

“谁找麻烦了?”李玉和心里反感,还是回他一个微笑,算是李玉和对他的尊敬。在北京当兵,军人和军人不一样,彼此有一种提防。李玉和在北京当兵,又是空军,条件自然比陆军强多了,何况军装也不同,拥有自豪感。军人和军人的尊敬不是在此,有时彼此之间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也是尊敬,更何况说一些感谢的话了。其实我是很腼腆的人,书生气十足,说话时故弄玄虚挺拔胸襟,显示军人特殊性,威武雄壮。同时李玉和也给他让一个位置,等他穿梭而过,在李玉和看来我这兵比他强几倍。起码李玉和着装齐全,不是他眉头紧皱,似乎谁欠他债似的。 果然迈步朝我走来,差几步走到我跟前时,抬手敬礼,兴高采烈地叫喊你好解放军同志。

真是糟糕,他怎能公开叫李玉和?李玉和心有余悸,朝他一摆手,似乎想劝他少说话,保持沉静。军人嘛,除了打仗,干什么都要求沉静。李玉和以为一摆手不过是随意一个举动,即使冲他一笑也没什么,人情往来理所当然,何况并没有厉害冲突,想不到越是不想亲近他越是他主动上前套近关系,堂堂军人与陌生人打招呼已经是不方便的事了,何况对李玉和还是第一次。

李玉和有些不好意思,既然打过招呼,仍旧小心翼翼询问,应付他的提问。

看他满面春风的样式,听他高音大嗓,真可谓落地有声,一扫满脸毛的形象。李玉和情不自禁啪一个立正,顺手牵羊拉下帽子,毕恭毕敬地听他略带感情的问话。“看你刻的字很好,是自己学的吗?还是有师傅?”

“是自己学的,随便刻字。”

“你是搞文学的吧?看你这字差不了……”

他指的是李玉和在城楼上刻的字,当时李玉和并没有专门从事写作,只是读过一些书,还搞过报刊上的资料搜集,顶多是写出几篇新闻报道,被他一问有些不好意思,慌忙回答:“不是,没写过文学作品。但我喜欢写作……”

“谁不喜欢写作呀?”李玉和说这话时心里没有底气,眼神飘荡着不自信的味道,似乎接受审判的犯人。

“你家里谁写过文章或谁搞过文学?瞧你写出的字才华横溢一定有水平,你上过大学吗?”

“没有,没有上过大学,我当兵不允许考试。”

说罢,李玉和不好意思地看着他,真怕他哪壶不开提哪儿壶。

面对满脸毛,李玉和有点惊惶失措,以往的大方劲化为泡沫。面对陌生人,李玉和真不知他是如何度过窘境的,李玉和恍惚地说他父母是工人阶级,是大老粗,家里没有人写过文学,城楼上刻的字全是自己学的。爱好不是擅长,世上喜欢的事数不清,谁能保证每一件事都会做?更不可能称心如意,你知道人生一世活着的意义吗?懂得人生的价值对社会实践的意义吗?有时就是一首诗,映照时代的辉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话如同洪亮的钟声,随时随地在耳边响着。他继续说:“世界是映照每一个人的灵魂,让他们感受到黑暗的空中有颗照明弹放着光彩夺目的光芒,关怀着他们前进的路途,在此我提醒你不要忘恩负义,随时随地给予他们一个好感,寻找到思想感情,因为真理如同航标灯一样有时低落,有时高高在上……”

航标灯有时也会消沉,谁会记得他们曾经放出的光芒?社会公德遭受冷嘲热讽,社会关系被人斥责,有人会问你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不参与社会变革?不论你是干什么的,是否接受,批判是不饶人的。世上没有一个伟大的人肯接受这样的事实,假如在你我身上也是如此,毕竟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污点,会被现实粉碎。哪怕他们是神仙,是劳动模范,也是不可抗拒的,真理是永存的,社会要往好处改革,人类要向幸福奔驰……他滔滔不绝地说着,像一个演说家在给听众作精彩报告,而李玉和陶醉其中,希望学术上有所提高。

为了得到更多信息,李玉和约他在小酒吧,边喝酒边谈。原来,他是一个老知青,比李玉和大几岁。他的父母曾是满族后代,是教授,被打成右派后成为普通工人,因为有知识有技术,在关键场合还是要用他们的知识。他们兄弟姐妹跟随潮流上山下乡,他与其他知青一样到了乡下后,住进知青点,算是脱离了政治。

酒巴不是很大,喝着酒,共论时事,大谈文兴国,武安帮,破旧立新。为了获取更多新闻趣事,他们像久别重逢的兄弟一样开怀畅饮,记着各自的往事。就是这样式,时光在慢慢移动,他们谈呀谈呀,此时此刻李玉和真佩服这老兄有这样的口才,真正的口若悬河。什么心理学,哲学,政治经营学,人学,美学,听到的没听到一股脑全对李玉和说着,至今李玉和能记住的就是美学,心理学,社会无人提,报刊不见载。李玉和真悔恨自己枉然度过二十几载,浪费多少宝贵时光,怎么连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文学都搞不明白,还需要写作干什么。

人们经常赞美学校,说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人生乐园,可是回顾我的学校回顾我的学生时代怎么也想不起来有什么快乐之处。李玉和的所在地学校是批斗时代,也是我终身感到耻辱的一段岁月,在这里我没学到知识,每天干的是开门办学,参加义务劳动。不是在工厂,就是在乡下,累得够呛,又没有报酬。我家人口多,粮食不够吃,每天给我带一饭盒大米饭够几个人吃的,可是为了上学,为了参加劳动,必须每天带饭。学校的日子度过后,是上山下乡,然后是当兵入伍,都要经过小河岸边。每当李玉和回顾到美好时候被李玉和失去时,李玉和就感到有些对不起人,对不起李玉和的青春年华。有时越想越难受,万箭穿心,美好的情绪在辛酸中破碎。俗话说,人往高处站,水往低处流,可惜李玉和的校园生活与李玉和的心愿是背道而驰。现在李玉和恬不知耻回忆着当初的心愿,还有数不清的好时光被我浪费了,眼下,人的感情呈现出一种多余,文革后的回忆录不好写,人与人彼此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痛苦,悔恨,嗟伤,还有哭泣,更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想想都有一种负罪感。

李玉和是多想好好生活,完成自己的理想和心愿,夺回被耽误的时光是共同的事,失去光阴,失去时间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

李玉和做梦都想过上好日子,他渴望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与愿望。然而,现实却总是无情地打击着他。夺回那些被耽误的时光成为了他们共同的目标,但这又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清楚,失去的光阴就如同流逝的江水一般,一去不复返。

对于年轻的人们来说,失去光阴、失去时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这意味着他们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无法追逐梦想,甚至可能错过人生中的重要机遇。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力和无奈,仿佛一切都在与自己作对。年轻本应是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阶段,但当时间从指尖溜走时,未来也变得模糊起来。

面对生活他们要学习生活,只有学习生活才能得天独厚,对得起培养他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