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6章 歪打正着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701 字 1个月前

吴国虽兴起于中原,对骑兵的重视却由来已久,中军设骑兵五部,每部五千人,规模与步卒同等,数量之大,远超西汉、东汉的南北军编制。

骑兵的消耗远超步卒,最大的开销就是战马。并非所有的马匹都能当作战马,一百匹马中能挑出三五匹真正的战马就算不错了,尤其是对甲骑而言。战马的适用期又短,黄金时期不过三五年。过了这个年龄,再充当战马就有些勉强。要保持骑兵的战斗力,战马必须及时更换。

即使是适龄的战马,战时为了保证体力,还要喂粮食。战马食量大,一匹战马顶得上四五个士卒。

在这个时代,战马绝对是奢侈品,即使孙策兴工商,不差钱,却也供养不起这么多战马,更不可能随时随地带着两万五千骑兵四处巡游——那会拖垮地方财政——大吴的中军骑兵大部分都在规划中,并没有满员,而且离满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孙策的计划中,中军骑兵真正满员要等到迁都洛阳之后。幽并凉稳定,中军五部骑兵轮流戍边,保证洛阳常驻两部,一万骑兵的编制就够了。大部分骑兵在三州戍边,既能保持骑兵的战斗力,又能减轻供养马匹的消耗。

眼下在洞庭湖只有中军羽林骑千余人,五部骑兵由中都护朱治率领,留守都城建业。

得知曹操组建了大量骑兵,不仅留守建业的中军骑兵要赶到战场,而且要增补缺员,就算不补齐两万五千骑,至少也要保证一万骑,才能满足战事需要。

换句话说,至少要增加一万骑兵。

五千骑兵就意味着一万骑士,一万两千套甲胄、武器,一万两千匹战马,各种费用加起来,等于增加八万步卒,也就是现有的中军开支要增加两部。粗略的说,每个月需要增加十六万石粮食、三千万军饷的支出,按现在一石两百多钱的粮价折算,每个月开支六千万钱以上,一年近八亿钱。

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尤其是粮食,很可能让刚刚平稳下来的荆楚粮价再一次飚升。

接到消息,匆匆赶来开会的荆楚大族代表一听,如遭雷击。短暂的死寂以后,有人跳了起来,破口大骂曹操倒行逆施,不得好死。接着又有人骂益州大族利令智昏,垂死挣扎,将来都该族灭,子孙永世为奴。

场面之混乱,情绪之激烈,言语之粗鲁,即使负责召集会议的杨修、杨仪有心理准备,还是惊得目瞪口呆,但他们能理解荆楚大族的激动。对户口百万的荆楚来说,一年七八亿的确不算什么大数字,可若是这么发展下去,谁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新的开支?军费预算已经高达百亿,再增加下去,总有承受不起的那一天。

万一再像黄忠在宕渠遇到的情况那样,打上一两年不见分晓,那就真成了彻头彻尾的灾难。

在一遍遍仔细核对了预算后,荆楚大族代表们几乎绝望了。

从账目上看,一年八亿还只是基础支出,没算开战时的损耗。一旦开战,战马损失,将士伤亡,武器消耗,会让开支进一步升高。

而针对益州的全面备战,增加一万骑兵也是必须的。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取得最后胜利的可能。

战争的开销有多大,成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要从他们荷包里掏出的金币,而不仅仅是个数字。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到了这一步,就是想打退堂鼓都不可能了,能打得打,不能打也得打,想中途而废是不可能的。

反复商议后,荆楚代表提出,既然曹操疯了,益州疯了,全州动员,那就不是荆楚两州的问题,大吴其他各州也应该全力以赴,倾国以战。因此,请陛下下诏,召各州大族一起来商议。

孙策从谏如流,传诏各州推举代表,齐聚洞庭议事。能来的都来,不能来的可以上疏议事。顺理成章,在汝阳议政的贤良文学也要一起迁过来,继续参政、议政。

这么多人,如何安置就成了问题。

于是,以长沙相刘先、武陵太守桓阶为首的江南名士们联名上书,请求出资筹建岳麓书院。就在洞庭湖南岸的岳麓山下新建一个书院,用于安置来与会的代表和读书人,并作为议政之所。

荆楚原本一体,襄阳书院是荆楚人的书院,也没什么分歧。如今荆楚分家,襄阳书院自然成了荆州人的骄傲,与江南的楚州没了关系,楚州人心里多少有些不开心。这次借着陛下驻跸楚州的机会,建一个属于楚州的书院,不仅是楚州的脸面,更是与荆州人较劲的好机会。

听到这个消息,荆州人嗤之以鼻。一个书院不是有房子就行,还要有大儒,襄阳书院前有蔡邕,后有宋忠,都是当世大儒,你们楚州有谁,屈原吗?

此话一出,楚州人集体暴走,险些和荆州人打起来,闹出荆楚内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