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感觉楚辞这一节课听课非常认真,班主任有心检测她的学习状态。在习题检查阶段,班主任第一个提的就是楚辞。
楚辞全程注意力集中,在第一时间就站起来。看着屏幕上面的题目,快速分析“作者佟元是启朝人,生于西启,死于东启,结合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多民族并立时期,此时政权更迭频繁”
全班同学都在认真听楚辞讲话。
班主任本人听的最为专注。
楚辞讲的这些东西,他当然知道,但在刚刚的授课中,他一直以笼统的“山河破碎、祖国分裂”等词语来概括时代背景,课本最下方的附注也只是标注了作者佟元的生卒年,没想到,楚辞居然能够结合朝代更迭信息来分析
虽然不是规范的语文解题步骤,但却展示了她扎实的基础知识,也体现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性
看来,小丫头确实在努力学习
班主任在心里对楚辞改观,但面上一点儿也没有表现出来。小丫头还没有定性,他要多观察一阵子。扫视全班之后,他把视线放在楚辞身上,此时,楚辞已经讲到最后。
“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当楚辞讲完,大家没有动静,隔了两秒钟之后,大约是确定楚辞发言完毕,所有人忽然齐刷刷地鼓掌,亭远景冒着被班主任嫌弃的风险,带头叫好。
对于这道题,楚辞的发言并不能作为满分答案来看,但她的发言语句通顺、逻辑清晰,对于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都有较为准确的分析,在“学渣人设”的基础上,凸显了她的优秀
班主任也较为满意,他双手在半空中向下轻拍,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对着楚辞说“很好,请坐。”
课堂上,老师并不害怕学生答错题,特别是文科类的分析题,本来就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使是设置参考答案的出题人,也不能说他设置的题目没有其他的研究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就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但有些学生,可能是害怕答错,或者不想尝试,被点到之后像个木桩子一样站在原地,既拖课堂节奏,也让老师难受。
老师最怕的就是这种学生任凭你怎么引导、怎么提示,我就是不开口,我就是要当一个木头人
有了楚辞这么一个蜕变的学渣为表率,接下来的几道题,班主任有意找上学期在语文课上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起来回答,可能是新学期新气象,也可能是受到楚辞影响,大家都敢开口、敢发言,比上学期表现的好多了
虽然个别人分析的驴唇不对马嘴,但班主任出于鼓励的心思,还是尽可能给这些离谱答案找到可取之处或者改进方法。
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也硬扯
就在刚刚这一瞬间,他也顿悟了。虽然他当了本班好几年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比较了解,但在教学管理这件事上,他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
虽然班里确实存在部分大家认为的“刺头”,还有部分“很难教、不开窍的榆木”,但他们不是本性如此,也并非无法改变。作为一个老师,永远不能轻易为学生贴标签、下定义学生不是天生优秀,而是依靠后天培养,教书育人,本就是他们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啦,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必然要不断经历“干劲十足、内心疲倦、筋疲力尽、心平气和”等一系列心路历程
一次次重新开始,循环往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