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 还能这样审啊

杨总说了,他们内审的目的是敦促,是警示,是发现问题,进而让其解决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机械厂更好。

眼下对方改过来了,不正是达成他们的目的吗?

张广木没有在这方面费神,而是按照流程继续审核。

跟张广木的四组一样,其他小组在改变方式后都有了收获。

相反那些被审核的部门小组,各个如同霜打的茄子,被搞的没脾气。

同时,大量问题被找出来,也让机械厂意识到光鲜背后的隐患。

以前不当回事,习以为常的,并不一定是对的。

当然一些规章制度也不合理,这就需要体系处进行修整,严重的还需要法规向上级反应,重新制定标准。

整个机械厂就在这种找错误、改正错误的模式中快速前进。

如此情形下,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审核到了末尾。

这七天,对于杨小涛来说很快,很充实。

每天上下班,除了去内审部看看进度,然后看看审出来什么问题,有些看了还真是啼笑皆非,有些更是低级错误,但人们习惯了就一直将错就错。

看完内审进度后,杨小涛就回到办公室,继续设计脱粒机。

现在各地麦子基本收上来了,不少还在打谷场上堆着,等待着晒干后再脱粒。

杨小涛也清楚,要是不快点搞出来,这脱粒机想要发挥作用就得明年了。

所以杨小涛的时间才会过得充实。

相比起来,陈宫王国栋他们的日子就不美丽了。

尤其是审核出来的问题,每次去会议室看着罗列起来的条目,心头就布满阴云。

他俩还好些,那些车间的主任、仓库主任、科长、队长什么的就倒了大霉。

要是像常明杰这样的知道些事情的还好,审核员在询问的时候还能回答上来,顺便讲解下为什么这么做。

可像王法战雷这样的,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经验管理,可他们的经验只存在于工人生产上,对于条例的理解并不透彻。

有时候内审员问个简单的为什么,他们就得想好半天,然后给出的答案就是,我们历来就这样做。

这样的情形总是出现,让几人感到莫大的压力。

尤其是手下问题频出,更是让人心力交瘁。

主任如此,下面的工人也是悬着心,生怕被审核的人找到自己。

原先说的好听,都是一家人,帮助找错误。

但真审核起来,发现问题,谁心里舒服啊。

于是工人们渐渐有了抵触心理,甚至有人开始摆烂。

人后,在梁作新处理两个不配合,还恶意诋毁的工人后,这股风立马刹住。

笑话,扣半个月的工资啊,谁受得了?

就是去上级部门告状,说亏待工人,那也得上级调查才行。

何况这是保卫处的老大啊,人家根本不是工厂体系的,说抓你,一准没跑。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机械厂的工人总算是挨过一个周了。

周六,杨小涛领着内审部的人带着审核材料回到了驻地。

他也想过机械厂会存在很多问题,毕竟房子时间长了,也会有垃圾。

就需要人经常打扫清理。

这工厂也是一样。

只是他没想到,这机械厂的垃圾,真多啊。

就是刘怀民跟杨佑宁也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问题。

甚至于,那些内审员看到这些问题后,也觉得,太多了。

杨小涛带人回到内审部,梁作新立马让保卫处的人严格保护。

不管会不会有事,反正先保护起来再说。

内审部的人接下来的时间就是针对各个问题,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门别类。

具体包括严重不符合项,重大不符合项,不符合项,建议项等整理出来,将审核内容填充整理,更要说明审核依据,做到有理有据,不冤枉任何人。

有杨小涛坐镇,沈荣等人干起来也更踏实,遇到不懂的事情,拿不准的就问杨小涛。

而杨小涛给出的意见,往往都是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