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规模的战事,民生在快速恢复,百姓可以说生活的还是可以的。
再一个,仁宗没有兄弟,也没有子嗣,不存在夺嫡之争的可能性。
史书上记载,那四人的武功高强,竟直接杀到了皇帝的寝宫门前,可这武功高强的刺客竟然只是砍人,不杀人。
砍人还不往要害上砍,就砍人手臂。
就说这刺杀的阵势,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也不怪事后仁宗怀疑是曹皇后自导自演的。
一来曹皇后太过镇定。
还能未卜先知,知道此刻为纵火生乱,提前让宫人准备水。
换做是谁,也得怀疑啊
可怀疑只是怀疑,仁宗又没有证据证明曹皇后参与此事,况且皇后还护驾有功呢
这个时候处罚皇后,不是寒了所有护驾之人的心。
所以仁宗只能憋着。
召来两府大臣、谏官、言官,商讨这事怎么处理。
为什么说这次的刺杀在史书上都是比较搞笑的存在,因为仁宗召集了两府大臣商议过后,听从了夏枢相的意见,这件事情查还是要查滴,但不能大张旗鼓的查,于是决定小范围的将这件事处理好。
仁宗皇帝不愧是仁宗皇帝,这是真仁了。
都谋反了,还小范围的查。
就问这操作骚不骚吧。
换做哪个皇帝,不得翻天的去查,死了的那四人,全家抄家灭祖,可那四人,死了就死了,家人是还好好的呢
这些都是史书上的记载。
如今的官家,可没有那么仁慈,依然是召见两府大臣,让他们商量给出个章程出来,这刺杀的事,到底从哪里查起。
夏枢相的意思是查归查,但不宜动静过大,弄的人心惶惶。
参知政事丁度却觉得这事必须大张旗鼓的查,因为这明显就是背后有主使之人。
不严加彻查,怎能安心下来。
这一点倒是与史书上不谋而合,而此时官家的做法,却与史书上不一样,他没有采用夏枢相的意见,而是认可丁度,任命御史台的宋禧务必将这件事情的背后之人揪出来。
苏亦欣的印象中,没这个人,应该不是什么厉害人物,不然师父肯定会着重讲他。
“宋禧他为人怎么样”
“十分中庸。”
苏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