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核心区域的一角,这里曾经是一片巨大的园林是宅邸,为当初最显赫的吴家所有,不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随着吴城被夺,吴家子弟,有罪的尽数被审判,或是被发配做了苦役,或是被直接斩首,余下的吴家子弟,也失去了曾经的富贵荣华,再无豪宅美妾,只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不过,作为失败者,能有这样的下场,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毕竟,两军交战,在这个年代,战败的一方,被夷灭九族,也属于正常,无人可说些什么。
而如今,曾经连绵的园林宅邸,却是变了一个模样,许多不重要的亭台楼阁,尽数被推平,只有宅子的主体建筑结构,依然保持不变,但那个房间,却或是改成了宿舍,或是改成了教室。
曾经吴家子弟用来习武的沙地,也被扩宽扩大,又填上一层厚实的砂石,变成了操场。
至于大门口的牌匾,也从吴府,变成了应天军校。
这却是赵成为了凝聚人心,早早就开始准备,早在刚取吴城的时候,便已经画好了规划图,后续不断施工,早在他称王之前,此军校就已经建成,但却并未被投入使用。
至于原因,却是师资力量,还有学员的筛选问题。
从无到有的办学,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就这个时代,想要教育学员,就得先教会老师。
赵成想要创办的学校,必须是要有浓烈的应天色彩的,不同于曾经的迂腐、僵化、腐朽,只能够培养出一群孤高的书呆子,以及混日子的迂腐之辈的教育方式,赵成想要的,是一群有理想有梦想,又热血,敢于争先的新生力量。
要是没有这股力量接替,后续他纵使王天下,那定然不过二十年,天下就有回到了原本的模样。
老师教授弟子,教授的绝不仅仅只有问题,还有那言谈之中,所蕴含的思想。
但上一代的读书人,哪怕是所谓的有识之士,他们越是有识,反倒越是顽固,赵成为了将这种观念偏转过来,着实是花了不少的功夫。
是以,直到如今,这个刚开春的时间,第一批新生,才终于入学。
应天军校虽是军校,但人员的选拔,却并非全是从军中选取,其中,军中选七,还有三成,却是来自各个地方,各类学堂之中的佼佼者,且第一批学员,都是年轻人,最低十六岁,最高也不过二十四岁。
年轻,意味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意味着学习能力更强,意味着,更有活力,更有热血,不会有太多的陈腐之气。
这一天清早,伴随着鸣颤的铜锣声,第一批入学的六百四十个新生,便从睡梦中醒来,随后飞快的穿衣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