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祁苦笑着挠挠头。
李同只是微笑着指了指旁边的办公桌。
得。
姜祁认命了,拿着试卷和钢笔走了过去。
低头一看,又抽了抽嘴角。
这就不是大一该有的题,那两张英语和数学不用说,剩下的历史试卷,从九州的春秋到明末,再到世界史,几乎每个方面的题目都有。
而且打眼一看就知道,这不是常规试卷,绝对是老李同志自己提笔物色的。
九州古代的史书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极其的惜字。
能用一根竹简就不用两根,能用一个字就不用两个字。
即便到了后来,纸张开始普及,史家依旧有这个臭毛病。
李同现在出给姜祁的试卷也是这样,考究的就是一字一句的得失,细微到了针尖尖上。
要不是姜祁成了玄修,性与命提升了起来,还真不一定记得这些案牍深处的细节。
足足花了一个上午,姜祁才做完了这些试卷。
“老师,做完了。”
姜祁递给了李同。
到底是院士级别的大佬,李同拿过来之后,八张卷子,半个小时便批改完了,这还是在时不时的现场纠正的情况下。
“还不错,基本功没有落下。”
最后,姜祁得到了这样的一个评价。
其实在李同看来,一般的学霸,做这八张卷子,能及格就证明确实有天赋,也足够努力。
但姜祁不是一般的学生,是天才,对于天才的要求自然要高。
所以虽然加起来不到二十处错误,大部分还在英文和数学上,但对姜祁来说,也只是基本功及格。
“明天开始,每天来我这里,补习。”
李同笑眯眯的说。
“是,老师。”
姜祁还能说什么呢,院士级别的大佬单独给你开小灶,别人求都求不来。
只能说,痛并快乐着。
起身告辞,姜祁离开了李同的办公室。
“公子,方才那位先生,很厉害吗?”
去食堂的路上,赵莹儿跟在姜祁的身后,好奇的问道。
“这位先生在当今九州史家的地位,跟你父亲在大明官场的地位差不多。”
姜祁想了想举了一个例子。
“竟是如此高人?”
赵莹儿惊讶的眨眨眼,说道:“怪不得公子会在他的座下求学。”
姜祁笑了笑,带着赵莹儿来到了食堂。
打包了两份饭菜之后便回了宿舍。
在宿舍里,姜祁把其中一份摆在桌子上,而后布置科仪祭坛,将阳食转化为阴食,也就是狭义上的香火。
这样一来,赵莹儿也能够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