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殿试没有落榜一说,只是排个名次。最重要的一甲三人由皇帝决

定。其他人只要考中会试都能当官,区别只在于是进入翰林院,成为一名阁臣预备役,还是外派偏远地区,从基层干起。

坐师挑选自己满意的门生,其他官员之间互相推荐可用之才都很常见。

那人又道“我的一位旧友,徐文长一向恃才倨傲,看了他的文章,称他是今欧阳子也。”

朱翊钧听到“徐文长”三个字,耳朵都竖了起来。顺着这个人的手指望过去,顿时大失所望,那人看起来比他皇爷爷年纪还大。

提起徐渭,朱翊钧又想起来,在那个苏州小馆,他还结识了一位徐渭的朋友,名叫张元忭。

于是,朱翊钧又把殿内的考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没看到张元忭,倒是看到那时与他们同桌,却又提前离席的两人。

这么说来,张元忭没考上,这两人考上了。

朱翊钧又有些失望,他能感觉得到,徐渭和张元忭的关系,比

这两人更近一些。

关键是,张元忭更年轻,长得也好看一些。

本作者天予昭晖提醒您大明皇孙的团宠日常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这以貌取人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殿试有规定,答题不能超过千字,就算贡士们斟字酌句的写,一个两个时辰也足够了。

朱翊钧回到万寿宫,黄锦刚把熬好的药端来,让嘉靖趁热服下。

嘉靖嫌烫,不肯喝,让他放一边晾着。

朱翊钧对旁边的小太监去给他取些蜜饯果来,自己则走到嘉靖身旁。

嘉靖问他“殿试看得如何”

朱翊钧不置可否“就那样吧。”

嘉靖冷哼“什么叫就那样吧”

朱翊钧却说道“他们有的人头发和胡子都白了,走路弯着腰,慢吞吞的,迈出大殿还需要别人搀扶,为什么还要来考试呀”

这个问题实在叫他困惑不已,这些人看起来至少六七十岁,别人都致仕回家养老了,他们还在拼了命的考试。就算考上了,还有精力去当官吗

嘉靖摸了摸他的脑袋“孩子,你太小了,所以不懂。”

朱翊钧站在他身旁“那皇爷爷你跟我说,说了我就懂了呀。”

嘉靖冷笑一声“从童生到生员,不过十之一一,从生员到举人,百人之中,不过五人。从举人到进士,百人之中,一三人而已。”

“天下士人,终其一生,屡败屡战,难求一第。”

以朱翊钧目前的数学水平,他算不过来究竟多少个读书人中才能出一个进士。总之,很难考就对了。难怪徐渭考了八次,也没考中举人。

嘉靖忽然屏退左右太监,只留下黄锦一人。他的手从朱翊钧脑袋落在了他的腰上,将人往前一带,小家伙便贴着他站着。

嘉靖问他“士子考功名为了做官,朝廷选拔人才,那你说,于天子而言,科举有何作用”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兹欲闻人得用,财得理,以至治美刑平,华尊夷遁,久安之计,何道可臻”

“哈哈哈哈哈哈”

嘉靖大笑过后,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小滑头。”

这是今日嘉靖给诸位贡生出的策题。

笑过之后,嘉靖问他“科举又称作什么”

朱翊钧摇头“不知道。”

“科举又称恩科。所谓恩科,便是天子恩赐天下士人,结天下读书人以欢心。”

“你听好了,于天子而言,科举的目的,既不是选拔人才,更不是化育天下。”

朱翊钧问“那是什么”

“学而优则仕。如此,叫他们日日钻研,孜孜不倦,白首穷经。”

“这便没有心思琢磨其他,读书人安定了,天下方可安定。”

于天下士人,科举是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于朝廷而言,科举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于天子而言,科举是给天下聪明人化的一道牢笼,以利诱之,将他们牢牢地锁在其中。

嘉靖拍了

拍朱翊钧的脸蛋儿“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