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倒是出入乾清宫最勤快那个,不过,他只是每日来给朱翊钧上课。
隆庆没吱声,又认真把那封奏疏再从头看了一遍,里面所说的开海,为朝廷和福建以及沿海百姓带来的好处十分让人心动。
他沉吟片刻,认为儿子说得有道理,不过现在天快黑了,几位阁臣也已经出宫。
aaadquo明日吧,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隆庆站起来,牵起儿子的手,“先用晚膳。”
朱翊钧平日上课都是在早朝之后,张居正直接去昭仁殿。但今日却推迟了一些,因为四位内阁辅臣都被隆庆召进了雍肃殿,朱翊钧也去了。
四个人看过那封福建巡抚的奏折之后,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徐阶不同意,理由和隆庆担心的一样祖制不可违背。
元末明初,东南沿海地区出现过百姓,甚至外国商团协助张士诚、方国珍与大明争天下,朱元璋对于民间的海外贸易非常忌惮。后来又发生了后来的胡惟庸案,其中一项罪证就是暗中勾结倭寇妄图推翻大明自立为王。
洪武时期,太祖高皇帝便确立了严厉的禁海政策。他认为,千百年来人们在这片土地都是以农耕繁衍生息,农业才是立国之本,足以养活大明王朝。
往后的两百年时间,大明一直持续禁海政策。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有所松弛,但与属国之间厚往薄来的贡赐,非但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效益,反而加重了大明的经济负担。
再后来,沿海倭寇猖獗,禁海政策越来越严,到了嘉靖年间,浙江、福建和广东三处市舶司全部废止。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虽然现在东南沿海一代的倭寇已经肃清,但是广东地区叛乱频发,反贼与倭寇多有勾结,一旦开海,南方
的叛乱更加难以控制。
徐阶反对,李春芳作为他的学生,又是个惯会和稀泥的老好人,自然也反对。
陈以勤和李春芳一样,没什么自己的主见,遵从祖制总是没错的。于是,他也反对。
张居正从始至终都没有表态。当然,四个人有三个人反对,他一个人的意见也没那么重要了。
况且,他也是徐阶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大家都认为,他与徐阶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
隆庆虽然感觉有点可惜,但还是尊重内阁的意见,不尊重也没办法,话语权在人家手里。
朱翊钧站在旁边有点不甘心,他的目光一直落在张居正身上,从一开始就期待着他的张先生会站出来说些什么,但张居正从头到尾却没发过言。
“我”
朱翊钧向前走了一步,刚准备发言,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在别的朝代,皇太子或许是个高危职业,但是
在明朝,皇太子的生存空间还算比较宽松。只要比亲爹活得长,就能顺利即位。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在上课,学习如何当个贤君,也可以参政、监国。
眼前这个皇太子,从小在先帝身边长大,不管是批阅奏章,还是处理政务,都比他爹更有经验。
比起隆庆,几位阁臣甚至对他的想法更有兴趣。
朱翊钧没看别人,只看着他的老师,张居正却不动声色的摇了摇头,朱翊钧又侧头去看冯保,后者也流露出不赞成他此时站出来发言。
他们俩一个是朱翊钧的老师,一个是他的伴读,是他最信任的两个人。既然他们都让他不要说话,小家伙便改了口。
他看向隆庆“父皇,我回去读书了。”
那封徐泽民的奏疏是儿子先看到的,也是儿子坚持将内阁召来面议,隆庆见不得他失望的神情,于是又说道“倒也不必急于下结论,这封奏疏先不发,诸位阁老回去之后再慎重考虑一下,明日早朝再议。”
皇上已经发话了,其他人也不好再多说什么,便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