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1 章

从太祖高皇帝兴兵开始,与蒙古人的仇恨延续至今已有两百多年。

朱翊钧还记得,每次皇爷爷不得不写“夷”这个字的时候,都会刻意写小一些,高拱还曾因为这个字差点被罢官,可见其对蒙古人深恶痛绝。

如此深重的民族仇恨很难消弭,直至今日,朝中仍然有一大批顽固派,坚决反对与俺答通贡互市。他们认为,大明乃是泱泱大国,怎可放低身段,与蛮夷谈和。

当年的“土木堡之变”历历在目,前车之鉴不可重蹈覆辙。

蒙古人狡诈之极,把汉那吉投降,说不定就是他们的阴谋,授予他官职,到时候,俺答汗挥兵南下,祖孙俩里应外合,岂不是要打到紫禁城来。

俺答汗一心想要通贡互市,目的是想要借助朝廷封的官职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望,方便与其他草原诸部抗衡。

他的目的并不单纯。

这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朱翊钧也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户部、兵部以及一些地方官,因为贪墨粮饷被弹劾和罢免的官员多大数十人。

看来北部战事也是许多人的摇钱树,砍了这棵大树就是断了他们财路,他们怎么能不反对

与这些顽固的老臣不同,高拱和张居正两人则是积极推动此事,理由有也很简单,别管对方有什么目的,先看自己有什么诉求。

从嘉靖朝后期至今,国库连年亏空,入不敷出,从地方经济到国家财政一塌糊涂。想要巩固边防,经济才是基础。想要发展经济,先得平息各地的战事,无论用什么方法。

现在把汉那吉主动来降,俺答汗舍不下这个孙子,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朝廷手里,要怎么谈条件,不也是朝廷说了算。

这么好的机会不利用起来,反而要因为争一口气,杀了把汉那吉,与俺答汗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必定又是一场长达数年的战争。

朱翊钧还发现,最开始积极推动这件事的,也并非高拱和张居正,而是赵贞吉。

在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兵临城下之时,赵贞吉却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

十几年过去了,他却从一个激进的主战派,变成了一个主和派。

朱翊钧实在好奇,从西小房出来,正巧遇到了赵贞吉。

他满面笑容的上前打招呼“赵阁老,这是从哪儿回来”

赵贞吉站定,躬身向他行礼“刚在雍肃殿结束了今日进讲。”

朱翊钧点点头“我刚在西小房看到了嘉靖二十七年,赵阁老的奏疏。当时俺答兵临城下,向皇爷爷要贡。严嵩主张同意,你却坚决反对。”

赵贞吉一愣,这话确实是他说的,正因为此事,他得罪了严嵩,不断被贬职,最后不得不离开朝堂,赋闲在家。

朱翊钧又问道“那为什么你现在又改变注意了”

“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