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伦敦去

“不是为了社交季,亲爱的。或者说,不完全是。我们这次是要处理有关你的次序问题。对,作为因弗内斯庄园目前唯一的女眷,我认为你目前并没有在白金汉宫得到相应的地位和头衔。”

“地位和头衔”塞希利娅银灰色的眼眸里写满了拒绝。

头衔问题,在因弗内斯庄园一直都算一个敏感话题。简单来说,作为先王乔治三世的第九个孩子,萨塞克斯公爵殿下与塞希利娅的外祖母邓莫尔伯爵小姐奥古斯塔的婚姻,并没有得到先王的认可,因而违反了1772年王室婚姻法。在1794年,这段婚姻就被宣告无效了。

尽管萨塞克斯公爵对年长他五岁的奥古斯塔夫人一见钟情,且双方都处于未婚状态,甚至他们还在圣乔治大教堂公开举行了婚礼。但奥古斯塔夫人一直没能得到王室的承认。

没有得到王室承认的奥古斯塔,不能享有王妃及公爵夫人的头衔。更有甚者,连她的两个孩子都得不到王子和公主的头衔,被迫沦为私生子。

而贵族社会的普遍共识就是,私生子女对父亲的头衔是没有继承权的。

尽管公爵在议会中一直试图为孩子争取合法地位。但王室婚姻法影响着目前所有王位继承人的利益。

显而易见,这不是公爵个人的力量能与之抗衡的。

在这种无望的等待和十年的同居生活后,奥古斯塔夫人最终还是选择结束了这场荒唐的爱情闹剧,回到苏格兰独自生活。

她没有保留子女的抚养权,也没有保留议会津贴,更没有保留王室特许她使用的姓氏“艾兰德”。

作为这场闹剧的余波,他们的子女也不得不面对在贵族社会中的尴尬处境。

身为男性的埃斯特舅舅还可以依靠父辈的提携,以及自己在战场上获得的功勋,为自己争取到一个子爵的勋位。

塞希利娅的母亲,卡洛琳女士的命运,就完全取决于父亲能给多少嫁妆了。

凭心而论,公爵其实并不能算一个称职的丈夫或者情人,但他一直努力试图做一个称职的父亲。

谁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但他确实在儿女们的成长时期,断了和所有情妇的联系,并缩减了自己的开销。

终于他在卡洛琳十八岁的时候,为女儿积攒了20万磅的巨额嫁妆。毫不夸张地说,这笔钱已经足够卡洛琳嫁入王室以外的任何家庭了。

但命运的展开,往往就是这么奇妙。比起那些小贵族出生的英伦绅士,卡洛琳女士显然更倾心于法式风情。

塞希利娅的父亲,夏维勒侯爵奥普林就是在这个时候闯入了她的心门。

作为大革命后,跟随波旁王室流亡英国的法国贵族之一。奥普林能在失去原本的财富和地位后,依旧在英国宫廷混得如鱼得水,除了他迷人的法式口音和超凡的头脑外,不得不说,跟他过分英俊的外貌也有莫大关联。

尽管在拿破仑治下的法国,夏维勒家族的荣誉得不到承认,但在奥普林侯爵的努力维持下,这个家族还是在海峡外的英国,重新焕发出了生机。

就如同所有俗套的爱情故事一般,身份尴尬的王室私生女和落魄的流亡贵族,相识于一场乏善可陈的晚宴。

或许全然出于两个年轻人冲动的爱情,或许也出于财富和头衔的种种考量,卡洛琳女士最终成为了夏维勒侯爵夫人。这个头衔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终结,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而奥普林得到了妻子的嫁妆以及英国王室公爵的支持。最终他又在证券交易市场,拿回翻了几倍的家族财富。

看上去似乎是一个童话般的完美结局,可惜真实的世界往往比童话残酷。

年轻的侯爵和侯爵夫人得到了父辈的默许、得到了英法两边亲属的祝福,却没有得到死神的认可。

塞希利娅的母亲卡洛琳夫人在生育第二个孩子时难产去世。三个月后,奥普林侯爵也随之而去。只留下四岁的塞希利娅,继承了夫妻二人的所有财产。

英法两国对贵族的定义稍有差别。波旁王室复辟后,作为夏维勒侯爵之女,塞希利娅天然就享有法国贵族的种种特权。她不需要自己持有一个法国头衔。

而在英国则不一样。虽然在英国,头衔持有者的配偶和子女也往往被世俗社会视为贵族。但其实法律意义上对贵族的定义仅限于头衔持有者本人。

所以塞希利娅七岁时就在外祖父和舅舅的建议下,以10万英镑的价格,将自己有主张权的夏维勒侯爵以及附带的一系列爵位转让给了远在法兰西的叔叔们。

她会被重新授予一个英国的爵位。这是在她父母去世后就被决定好了的事情。

但她还是认为,在她十岁时就去争取爵位,还是有点操之过急了。

尤其是在她本身就是一位富有的女继承人的情况下,假如再得到一个头衔。那简直和一头烤至七成熟、抹上酱汁、然后再扔到荒原上的肥美小鹿没什么区别。

在没有足够的实力保护自己前,她会瞬间被那些闻风而动的贪婪肉食动物撕碎的。

塞希利娅决定说点什么来拯救自己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