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朱瀚是百分百信任的,所以他把这场战争的发起点放在了海上,他告诉蓝玉,打王保保,不必在意会打多久,但一定要打的漂亮,赢的彻底,决不能让王保保再当漏网之鱼。
所以,蓝玉赶到东印度的时候,他是带着朱元璋的命令,怀着敬畏与谨慎来的。
蓝玉接到的命令是消灭王保保,可王保保和印度,中间还隔着很大一片地方,蓝玉想收拾王保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倒是在印度的陈友谅,可以顺带着一起消灭……也算是大战前的一个小小开胃菜吧。
蓝玉想要一战功成,他就必须要想的多,想得远。
所以来到以后,蓝玉并没有急着去发动进攻,甚至连陈友谅都被蓝玉扔到一边,而是放平心态,克制自己急切立功的心理,在军营中把手底下能用兵马的情况摸清楚。
这里驻扎的兵马,算是大明外谴兵马中最多的地方,这里是朱瀚规划的重要战略点,也同样是因为这里是大明进攻西方的桥头堡,这里必然要当成重中之重。
当然,也有东印度公司的原因在里面。
这块土地距离大明不远也不近,只是中间有一座大山阻挠,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都必须绕远路,这片土地是天然的良田,也有非常优质的港口,将其打造成一个战略要地再合适不过,故而朱瀚非常看重这块地,并且提出要求,让他们务必把这里经营好。
无论是在这里的驻军,还是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全都按照朱瀚的要求去做。
王保保现在在罗马,中间隔着波斯王国和奥斯曼帝国、伊尔汗汗国……其中最强大的是奥斯曼帝国,波斯王国已经分裂成好几個小国家,伊尔汗汗国同样是内忧外患。
想要从海上走,这三个国家是避免不了的。
还好,印度的人比较听话,他们见到大明军队使用的火器后,就把大明的军队当成神明。
蓝玉也很是不解,这里的人为什么那么相信所谓的神明,虽然大明也说什么老天爷之类的,但也不至于这么狂热。
不过,蓝玉并没有参与毁灭土著信仰的事情中,因为朱瀚之前就提醒过他们,当地人愿意信什么就信什么,所有人都不要参与,只是把孔氏的儒学传过去,谁愿意读谁就读,不愿意读就继续去信奉他们的教。
反正有一大批土著,是注定要被淘汰的,朱瀚可不会去细致的规定要死的人是谁,反正能把一部分人同化过来就足够了,就算同化不过来……那也没啥,现在的大明人口已近超过两亿,用个几十年,生下来三代孩子,全世界不得到处都是大明人?
别的不说,就说对土地的热爱,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比得上大明。
蓝玉用了七天的时间,把手底下的兵马情况摸了个差不多……不得不说,在海外的情况比国内的麻烦多了。
虽然有八万兵马,但这些兵马蓝玉并不能完全动用,因为还有不少兵马还在继续西进,还有的兵马在已经控制的区域驻守,那儿也并不平静,得需要更多的军士来维护治安。
所以,蓝玉能动用的兵马,不过五万之数。
有火炮之利,还有火铳之威,蓝玉有信心和王保保斗一斗……不止是和王保保,在去和王保保正面硬刚之前,他还要先把波斯、奥斯曼和伊尔汗王国。
这么多敌人,只能动五万兵马,蓝玉觉得不是那么的保险。
再继续向国内申请调兵?
也不是不行,但运送物资消耗的钱粮太大,而且要时刻规避海上的风浪,万一出了差池,会很容易导致物资的运送不能及时运达。
从大明调兵,成本太高,而且这么打……蓝玉不喜欢。
自己作为被朱元璋亲自点将的主帅,蓝玉更想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遇到什么事就去找朱元璋和朱瀚寻求帮助,那还要他这个主帅干什么?
既然军士不够,那就想办法再增加一些数量。
蓝玉把目光盯在了东印度公司上。
东印度公司属于商行不假,但这是有着官方背景的公司,而且无数商人都购买了公司里的股份,他们在行商的时候,也有着自己的商贸护卫团。
比如,周氏商行,他们的商船上就配备了火炮,而且有些商船比大明的战船都要好……但是蓝玉也清楚,他们之所以能拥有这些超级商船,是因为朱瀚的缘故,所以他觉得自己这是在为老朱家办事,周氏商行理应支持。
为了自己的计划,蓝玉是做足了准备。
他喊来了周氏商行在东印度公司的负责人,开口就是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