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机那边,二十四小时不停的开工,加上分散到各家小作坊的零件组装方式。很快就能把几万套盔甲做出来。
这些盔甲都不是铝合金的,就是淬火后表面渗碳硬化处理的钢材。厚度也只有铝合金的一般,正面两毫米厚,背面一毫米厚。全套大概30斤左右。
为了生产简易,内部也没有皮革内衬,反正这个季节里边是厚棉衣,磨不着皮肤。这些板甲是杨凡体系板甲的丐版和简化版。就是为了生产快速,而大批量出来的工业品。
勋贵们和五军都督府的武官们立刻上前查看。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这种大块的板甲,在大明从来没有出现过。
大明之所以用扎甲,主要还是为了保持灵活性。大明地域广阔,步兵必须要有机动性,否则走不了路还怎么投入战场。
欧洲都是些小国,不需要考虑上千公里的长途行军,所以才会搞那种沉重的全身铁罐头。双方所走的不同武器装备路线和实际的战场情况是严密相关的。
就像火器,大明之所以没有像欧洲那样发展出巨型重炮,都是些小型的大将军炮。都是些大口径短身管,后坐力小,装药少的小威力火炮。就是因为双方的火炮设计用途是不同的。
大明的火炮是打人的,所以都不大。欧洲遍地都是城堡,城墙多数是石头墙,厚度一般在一米五到两米左右。他们制造巨炮是为了轰开城墙。所以明末红衣大炮这种三吨级的加农炮来到大明时,双飞火炮的差距已经非常大了。
大明之所以没有走上这条路线,就是因为大明的城墙时夯土包砖的墙体,厚度一般都在三十米左右。用三合土夯筑的墙体是有很大的弹性的,外面的包砖又很坚硬。红衣大炮也轰不开城墙,轰城门还凑合。
作战时灵活性非常重要。但是扎甲的防御箭矢的能力不是很好。尤其是面对清弓这种大威力的弓箭时,近距离经常被射穿。
“杨卿,你这种甲为什么没有小腿部的啊。”崇祯看了一会,奇怪的问道。
明朝的鸳鸯战袄和布面甲一般甲裙都会覆盖主膝盖一下,接近脚脖子的位置。而杨凡这个板甲上身确实保护的很好,但是膝盖下面是没有的。看着有些顾头不顾腚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