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烟阁

“于此惩罚,右仆射可心服?”

李瑄向李岘说道。

“臣心服口服。”

李岘甘愿接受罚俸三月的惩罚。

对于他的地位而言,这些微不足道。

一分不改,振聋发聩。

他将反躬自省,不再因各种原因,去跨越雷池。

“自秦横扫六合,一统华夏以来。贵贱苦乐,王朝更迭。犹如瓶中之人,不向上爬,永远也爬不出瓶子。”

“继往开来,由你我君臣开始。若不想重蹈覆辙,让生灵涂炭一次次重现,必须将变革进行到底。今已乾元四载,我们的变革也将开始。稍有不慎,将前功尽弃。”

“人的欲望无止境。再严厉的律法,也不可能永远杜绝人的欲望。除贱为良结束,不意味着郡县安定。”

“大唐幅员辽阔,不说有余孽未铲除,朝杀暮而犯,必时时发生;新豪强冒出,如雨后春笋。”

“每日早朝,我看着文武百官,想上天赐予我火眼金睛,揪出奸佞。难道满朝文武没有奸臣,都是忠臣?”

“我和你们这些宰相保持公平公正,勤奋政务,节俭清廉,才能长治久安。”

“总有官吏被欲望蒙蔽双眼,他们不畏惧我,不畏惧我手中之剑,更不畏惧你们。他们和你们斗智斗勇,阳奉阴违。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揪出他们,自己必须无懈可击。”

“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李瑄让李岘坐下,语重心长地道。

明年朝廷大换届,他依旧会任命李岘为首席宰相,以持续政策。

他需要进一步改变士大夫官吏的念想。

不要有理所当然。

李瑄不想在若干年后,出现“牛李党争”。

贫寒贵子与士族子弟一旦积怨已久,出现思想大割裂。就不会从国策上出发,而从恩怨入手。

愤懑战胜理智。

凡是你同意,我皆反对。

凡是你反对,我皆同意。

不问青红皂白。

信念与理念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国家就会陷入无休止地内耗之中,停滞不前。

李瑄建立的大好局面,也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臣回家后,会立刻书一文章,向庐江别驾王重华致歉,并自我反省。请至尊恳请在大唐月报上开一角,待下一期月报发行,使天下得见。”

李岘下定决心,再向李瑄拱手。

这一刻,他已经确定是自己的“偏见”,让他选择源洧,而弃王重华。

不是年龄问题,更不是资历问题。

他是首席宰相,是百官之首,是天下表率。

当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莫使王重华的努力,不及一分偏见。

“此有损首席宰相威严,不必了。卿谨记即可。”

李瑄微微摇头。

李岘犯下的错误不大,知错能改,已经略施惩戒。

一旦登大唐月报,恐对李岘的威信有打击。

当然,也有可能提高李岘的声望,提高朝廷的声威,使文人士子奋发图强,使郡县官吏克己奉公。

“臣认为这是国家更进一步的必然。宰相也是考成的一员,天下大小官吏皆应清楚。”

李岘再度请求,正言正色地说道。

“也罢!卿书信完毕,自行送至洛阳。”

李瑄沉吟一番后,最终同意李岘的请求。

小时候以为负荆请罪很容易,许多人成年后连一点小错都咬死不认,更何况是负荆请罪。

说一套做一套容易,又有几人能做到知行合一?

“谢至尊!”

李岘拜谢李瑄后退出甘露殿。

此事有意无意下,在长安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朝野皆知至尊因李岘没有严格遵守考成法,而责罚李岘。

得知原因,更让无数人大跌眼镜。

原本的考核,和现在不一样。

从上到下,依次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由考功员外郎负责。

现在虽分为优秀、良好、合格、留察、淘汰五级。

但有更细致的分数划分。

按照以往,王重华和源洧应该都是上中的政绩。

李岘这么做无可厚非。

作为至尊最信任的首席宰相,因一分被罚,体现至尊的大公无私。

也证明首席宰相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不因错误不大,就模糊唬弄。

不要夸人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国家风气到达前所未有的地步,文人士子积极向上。

都想在这个时代“博取功名”,完成“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实在不行,再遵从至尊的意志,回归乡里,在乡学教书育人,薪尽火传,为国家发展尽绵薄之力。

当首席宰相的道歉文章出现在大唐月报的头版头条时。

人们认为是时代大变的开始。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尊崇儒家精神。去强调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

天下人更直观地去感受什么是宰相。

到达这个位置,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责任心,以及何等品德。

九月初五。

李瑄带着文武百官,来到明德门前,举行一场盛大的开工仪式。

大唐第一条水泥路,从明德门到朱雀门。

由原本的水泥路,代替朱雀大街。

虽然不长,但却非常宽阔。

这一小步的跨越,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

经过一年多的烧制,大唐发动上万壮夫,将长安北方烧制的水泥,以及远道而来的沙子,大小石块,黏土,运送至明德门外。

从今日起,凡水泥路修到的地方,一律不得通行。

若在水泥凝聚前,破坏道路,必遭受重惩。

百姓和商人从其他门,经过坊市绕道。

现在各坊门日夜不会关闭。

朱雀大街水泥路宽阔,中间两条车道,一条行车,一条走马驴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