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扬州城,李白的消息

“遵旨!”

张晖将亲自率领一队天策卫骑兵,将以淮阴太守荀俅为首的官吏带到淮阴城。

淮阴太守荀俅意识到东窗事发的时候,已经晚了。

他还在太守府中,就被天策卫闯入逮捕。

窥一斑而见全豹,就算没有淮阴令宋鹏程的状纸,李瑄也会直接将淮阴太守拿下。

淮阴县乌烟瘴气,淮阴太守一定有问题。

三日后,淮阴太守荀俅被带到淮阴县衙。

“我这个皇帝,见你这个土皇帝,竟是以这样的方式!”

荀俅被押送到公堂之上的时候,李瑄耐人寻味地向荀俅说道。

从履历上看,荀俅正是上一任的淮阴令。中间还当过一段时间淮阴长史。

因为政绩“优异”,被提拔至淮阴太守。

而提拔荀俅的人,已经成为淮南省的副巡抚。

一级一级,欺上瞒下,阳奉阴违。

这是一个讽刺。

但也不难想象,是豪强大族下血本支持他们的政绩,使他们在朝廷眼里属于优异。

在大唐这个跨越万里的疆域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策令。贪官污吏总能勾结在一起,除之不尽。

“我无话可说!正如你篡位成为皇帝一样,成王败寇。你六亲不认,不会有好下场。”

荀俅不像宋鹏程,他已经看开。

没有什么可以狡辩的,他坦然承认。

甚至他还硬刚李瑄。

自李瑄顺着大运河南下的那一刻起,他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谁都明白,当今天子不是省油的灯。

他已经提醒过淮阴令宋鹏程。

只是谁也没想到李瑄会微服私访,直接杀到整个淮阴矛盾最尖锐的地方。

将淮阴的黑暗腐朽揭开,一览无遗。

“不要用成王败寇度量我,即便失败,未来依旧有无数人称赞我。而你这种人,一千年,一万年,依旧遗臭……”

李瑄淡淡地回复荀俅。

他的心思何等坚定,不会被这类谬论所误导。

在他看来,荀俅只不过是临死前的嘴硬。

如荀俅这种在淮南省手眼通天的人物,普通监察御史对抗时会有些许困难。会被各方各面势力抵触。

但李瑄一旦找到苗头,就可以摧枯拉朽。

荀俅这样的太守没有丝毫可以反抗的力量。

“我不信。”

荀俅只能吐出这三个字。

“信与不信,也不是你能看到的。”

在李瑄心中,荀俅必死无疑。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失去民心,比笼络民心更困难。如果大唐亡故,开端一定在南方。”

荀俅又向李瑄讥讽一声。

“你什么都清楚,就是不能守正自己。笼络民心再困难,朝廷也会锲而不舍,一切会由你们的人头开始,平息淮阴百姓的怨气。”

李瑄指着荀俅的脑袋。

“天下之大,真正的清官有几个?不过是律法约束罢了。”

荀俅还在强词夺理。

他只知道,自己的贪污受贿,是升官发财的因素之一。

他虽然剥削压榨百姓,但每年向朝廷缴纳更多的赋税。

这是能臣的功劳。

“你这样的蠢货有资格提这些吗?以前公休仪爱吃鱼,却从来不肯接受属下送来的鱼。如此,他一直能依靠自己的俸禄买到鱼,这才是真正的精明。”

“朕曾经多次以汉代田延年贪污三千万的例子,告诫群臣,希望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可还是有不少官吏向田延年的方向前赴后继。你说这些人是聪明还是愚蠢?”

李瑄字字珠玑地质问。

荀俅被怼得哑口无言,或许他就是目光短浅的蠢人。

为了一时的利益,前途尽毁不说,还要性命不保。

李瑄不想与荀俅多说。

他见荀俅,是想看看荀俅这个幕后黑手长什么样子。

乍一看,荀俅长相威严,相貌堂堂,以为是忠臣。

他去过长安,接受吏部和宰相们的考核,担得大任。

知人知面不知心,大忠似奸,说的就是荀俅这类人。

说完,李瑄令人将荀俅拖下去,待淮阴官吏落马,全部处死。

同一天,李瑄诏传整个淮阴郡,宣告淮阴诸官吏罪行。

更多天策卫进入淮阴,防止一些势力临死反扑,狗急跳墙。

在除贱为良的时候,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

李瑄又传军令离淮阴最近的扬州军,发兵两千,乘坐船只,驰入淮阴,以防万一。

扬州军暂时接管淮阴郡的一切治安。

直到淮阴郡的新官吏到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