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东宫庆功宴后,陈葭提出的烧砖改良之法备受关注,试验推行正如火如荼。然而,陈葭的心思却并未就此停歇,她整日在府中研读各类古籍、走访能工巧匠,一门心思想要探索出更多能助力庆国发展、美化家国的技艺。一日,在查阅一本晦涩难懂的工艺典籍时,陈葭偶然间发现了关于琉璃制作的只言片语,这让她灵感突发,心中萌生出一个更为大胆新奇的想法——将烧砖的技艺改良运用到烧制琉璃瓦上。
陈葭迫不及待地拉着陈珏来到自家后院,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舞足蹈地向他描述着自己的新构想:“相公,你瞧,我近日研读古籍,寻思着咱们既然能改良砖块烧制,那为何不能在这基础上试试烧制琉璃瓦呢?这琉璃瓦色泽艳丽、流光溢彩,若是能大量烧制,用于宫殿、庙宇乃至富贵人家的宅邸,定能让庆国处处彰显繁华昌盛之貌,你说是不是?”
陈珏看着陈葭因激动而微微泛红的脸颊,眼中满是宠溺与支持:“娘子,你这想法总是如此新颖独特,不过烧制琉璃瓦可比烧砖要复杂得多,你可有把握?”
陈葭自信满满地扬起下巴,笑道:“相公放心,我既敢想,便已有了几分计较。古籍中虽未详述,但结合我之前烧砖的经验,我琢磨着关键就在原料的调配与烧制火候的掌控上。咱们不妨先试试,若是成功了,那可是造福庆国的大好事。”
陈珏点头赞同:“既如此,娘子但试无妨,若有需要,我定会全力相助。”
得到陈珏的支持,陈葭干劲更足了。她立刻召集府中的工匠,又从京城各处寻来几位经验丰富的琉璃匠人,众人齐聚在陈府后院的工坊,开始了艰苦的摸索试验。
起初,烧制出来的琉璃瓦要么色泽黯淡无光,要么质地脆弱易碎,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但陈葭毫不气馁,她日夜守在工坊,仔细观察每一次烧制过程中的细微变化,不断调整原料配方和烧制火候。
一日午后,陈葭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窑炉,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眼神却坚定而专注。一位老琉璃匠人心疼地劝道:“夫人,您都在这儿守了好几日了,歇歇吧,这烧制琉璃瓦哪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事儿,您身子要紧呐。”
陈葭微笑着摇摇头:“张伯,我没事儿,这眼看着就快有眉目了,我怎能半途而废。我就不信,咱们这么多人齐心协力,还攻克不了这小小的琉璃瓦难题。”
就在这时,窑炉内突然传出一阵轻微的“噼里啪啦”声,陈葭心头一紧,她知道,这是关键时刻到了。她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窑炉口,待窑火渐熄,工匠们小心翼翼地取出一片琉璃瓦。刹那间,一道绚丽的光芒在阳光下闪耀,那琉璃瓦色泽温润如玉,宛如天成的美玉,纹理细腻清晰,流光溢彩间尽显华贵之气。
“成了!成了!”陈葭激动得跳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咱们终于成功了!”
工匠们也纷纷围拢过来,看着手中这梦寐以求的完美琉璃瓦,欢呼雀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消息很快传到了太子耳中,太子听闻,惊喜万分,立即亲自赶到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