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是巧,窑厂计划今日开窑,姑娘来的正是时候,后山有窝野猪快要长成个了,要是开出来的砖品相好,中午打来吃肉……”
可不是巧,样样都巧,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夏时觉得自己都可以做书里的主角了,来来来,各位看官,走过路过的扔个赏钱……,
“姑娘好,”
“姑娘好!”
一路走过去,路上行人很多,所见渐渐繁华,不时的有人打招呼,无论在哪里,大家总是对有学问的人下意识的尊重!
况且人家还是管事。
有来卖柴火的,拉水的,拉土的,甚至还有隔壁村来送菜的。
小小的作坊,创造许多岗位。
窑厂要烧,就得不停的需要木柴,一捆柴火一文钱,从山里捡不要钱的树枝,一天也能挣个七八文钱呢,这是秋收以后没事做,难得的家里的一点儿进项。
因为不必像往年一样坐吃山空,大家脸上都透露着喜庆,虽然不像正式的一样管饭,但好歹是个进项,好熬过这个冬天。
一路走到村子的西边,原来那块儿草都不爱长的空地上,如今这里已经建筑林立。
一排屋子,加一座小一些的窑。
二壮正带着人,在空地上干的热火朝天,和泥,脱丕,晾晒,垒好……
家有余粮心不慌,到处热热闹闹。
“走,开窑!”随着洗砚一声招呼,大家纷纷的动起来,这些天的辛苦,都在此一举了。
案几摆上,鸡鸭摆上,还有个小小的仪式,爆杆噼噼啪啪的烧了起来,
洗砚给夏时解说:“姑娘,讨个好彩头,图个吉利!”
“好!”
她跟着大家一起喊口号!
等窑打开,一摞摞的砖瓦搬出来,二壮清点计数,
“……这次出砖八万块,残次有三成。”
八万块儿,三户人家起一溜儿平房够了,但想要起一座正式的大砖窑,需要至少这座小窑烧十几次。
“第一次烧,这个品相很好啦,今天晌午有肉……”
“好!”
“太好啦!”
“俺也烧了,俺也算半个手艺人儿了!”
“都能耐了啊!”
“……”
激动过后,几个管事凑到一起,洗砚,二壮,酸菜,夏时,
“大家的意见呢?姑娘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