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商训书》,是记载历代商业、经济和货币政策类的史书。
“惟通商与治国参神明之变,而顺应无方,故虽积乎富国之厚,而总不争乎民生之先。此时通商不执其为通商,治国亦不执其为治国也,利害又何事焉,两者长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有是夫,惟通商与治国,斯时之策,亦循序渐进,不可急于一时。始则择要地试行,设军商重镇,初则减免税赋,以招商旅;后则渐增税额,以充国用。如此,则可收天下之利,而避乱世之忧,此乃国之大利也……”
从萧清瑶开口说出第一句时,刚止住咳嗽的左思琦便哽住了,整个人僵在榻上,眼睛霎时瞪大如铜铃般,怔怔地看着她将手中的书合上,放回原处。
她却继续背诵那段令他觉得熟悉又陌生的文章,咬字清楚,抑扬顿挫的语调,瞬间将怔忪的左思琦带回了多年前科举会试的考场。
‘贸易’‘通商’ ‘关税’‘国库’……
一时间,脑海中全是自开商埠,打造军事商贸重镇的可行性。
寒窗苦读十多载,最初的抱负和热血……
“……你……怎么会?!”怎么会知道……他科举会试时务策的答卷内容?
电光火石间,左思琦突然就明白了,萧清瑶想做什么。
他抬头看向她,“当初出使西戎时,下官着实想不通,使团的官员人选再怎么也轮不到下官头上。没想到,从一开始,殿下就算计好了。”
“我也是后来才晓得,出使西戎是件苦差事,被推出来的全是各部不受待见的人。”她抬手十分郑重地抱拳告罪道:“左大人,对不住。”
她倒是拍拍屁股,坦荡潇洒得很。
左思琦深吸一口气,“如今与西戎的关系一触即发,殿下觉得,还有开埠通商的必要性吗?”
“嗯,打归打,与赚钱充盈国库是两回事。”萧清瑶顿了顿,才继续道:“最重要的是,那十三座城池的百姓,无法善始,总得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