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扬感到一股愤怒涌上心头,但他强迫自己保持冷静。“我明白你的出发点,”他尽量用平稳的语气回应道,“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高压的环境。”
祎同伟的眼神微微变化了一下,似乎没想到周扬会这样回应。“你说得对,”他缓缓说道,“但在这个行业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像我们这样追求卓越的公司。如果你想要成长,你必须学会在压力下找到自己的节奏。”
这番话让周扬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祎同伟说的有道理,但他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平衡压力与自我保护的方式。面对祎同伟的强势,他不能一味退缩,更不能让内心的恐惧主导自己的行动。表示自己会认真考虑祎同伟的建议。祎同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周扬的肩膀,然后转身离开了茶水间。
独自站在那里的周扬,感到内心有些复杂。或许自己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一切。祎同伟并不是他的敌人,而是一个让他看到自身不足的人。周扬明白,自己需要在这段挑战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找到一种既能适应高压,又能保持内心平静的方式。周扬逐渐适应了祎同伟的工作方式。他不再一味抗拒对方的批评,而是学会在每一次的挑战中找到提升自己的机会。他开始尝试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案,不再害怕失败,也不再逃避压力。他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目标。他与李倩的关系也在慢慢转变。他不再只是依赖她的支持,而是开始主动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和变化。李倩对他的进步感到欣慰,两人的关系在这种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稳固。周扬和李倩在餐桌上谈论着最近的工作和生活。李倩笑着说道:“我感觉你变了很多,扬,你现在比以前更有自信了。”
周扬微微一笑,轻声回应:“可能吧。我想,我终于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而不是逃避它们。”
李倩握住他的手,眼中充满了温柔:“不管你做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支持你。”
这一刻,周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他明白,生活中的挑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挑战面前失去自己。而现在,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即使前路依然充满未知,他也不再畏惧。周扬逐渐适应了祎同伟的管理方式。他发现,虽然祎同伟的批评方式直接且严厉,但他提出的建议往往切中要害,能够有效地推动项目向前发展。周扬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祎同伟,不再将他视作一个单纯的压力源,而是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尽管如此,每次祎同伟对他的工作提出批评时,周扬依旧会感到一丝紧张和不安,这种感觉仿佛已经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里。
某天,公司安排了一次团队内部的项目汇报会,这是对当前项目进展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周扬被指派负责其中一个关键部分的汇报,这让他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他明白,这是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意识到,祎同伟会在场,并且可能会对他的表现作出严厉的评价。
在准备汇报的过程中,周扬无数次推敲自己的发言内容,反复修改演示文稿,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尽可能完美。他不想在这种关键时刻出错,更不希望因为一次失误而让自己在祎同伟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
汇报当天,会议室里气氛紧张而严肃。周扬站在众人面前,屏幕上的演示文稿光芒刺眼,他能感觉到每一双眼睛都紧盯着自己,尤其是祎同伟锐利的目光。开始了他的汇报。
“各位,我今天要汇报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他尽量保持语调平稳,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信而有力。然而,周扬发现自己逐渐进入了状态,紧张感在他专注于内容的过程中慢慢消退。台下的同事们时而点头,时而提出问题,周扬一一作答,尽力展现出自己的专业性。
然而,随着汇报的接近尾声,周扬注意到祎同伟微皱的眉头和略显严肃的表情。周扬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猜测祎同伟可能对某些部分不满意。尽管他在心里告诫自己要冷静,但内心的焦虑还是如潮水般涌上。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里短暂地安静了几秒钟,然后祎同伟率先开口。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而直接:“周扬,你的汇报内容总体上不错,逻辑清晰,数据支持也很充分。”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不过,我发现你在提到用户反馈时,更多地聚焦于积极的部分,对负面反馈的分析显得不够深入。我们在考虑产品优化时,不能只看到好的方面,更要仔细研究那些不满意的声音,这才是我们成长的关键。”
这番话让周扬的心一沉。他知道祎同伟说得没错,但听到这些批评时,内心的失落感还是涌了上来。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尽力,但显然,祎同伟对他的期待比他想象中要高得多。周扬感到一丝无奈和自我怀疑:他到底是否真的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这些质疑在心里反复盘旋,让他感到有些沮丧。
祎同伟显然注意到了周扬的表情变化。他微微倾身,语气放缓了一些:“周扬,我知道你在这个项目上花了很多心思,也看到了你的努力。但你需要明白,用户的负面反馈不是失败,而是一个发现问题、改进产品的机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中前进,这次你做得不错,但我希望你下次能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
周扬抬起头,看着祎同伟,感受到他眼中的期待和信任。
你的能力不错,但我需要你做得更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