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局如人生,落子即定数,我意已决,无悔无憾。”李慕白轻摇羽扇,眼眸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古人云:‘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但在棋盘上,此语恐非正解。”张慎,那位以兵法着称的智者,手指轻敲棋盘,每一声都似战鼓催征,回响在静谧的空气中。
“哦?圣人之言,到了你我之间,竟成了辩驳之辞?”李慕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目光深邃如夜。
“老友啊,你我何不借此机会,以棋会友,更以心论道?不过,今日此局,非生即死,倒也有趣。”张慎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不羁,仿佛战场的硝烟已悄然弥漫至这方寸之间。
“哈哈,你这老狐狸,何时变得如此好战?”李慕白笑而不语,转而望向一旁沉默不语的黑袍老者——陈泰,字幼平,云鹿书院的一抹深沉墨色,治国之策,信手拈来,其《治国经略》更是大奉士子手中的金科玉律。
“春闱将至,书院内却是一片死水微澜,灯火阑珊处,竟是棋盘相伴多于经书。”陈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冬日里的一缕寒风,直透人心。“非是学子们不愿苦读,实乃前路茫茫,仕途多舛。”
说罢,他伸手一挥,棋盘上的棋子如落叶般纷飞,每一颗都承载着学子的梦想与现实的无奈。“此般景象,怎不叫人痛心!”
“哼,胜者为王,败者寇,你二人何必在此惺惺作态!”张慎怒目圆睁,棋子散落仿佛是他对现实不公的控诉。
“李兄,此事与你何干?你我一向逍遥自在,何须理会这些俗事。”李慕白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几分超脱。
三人之间的空气仿佛凝固,沉默中藏着各自的坚持与无奈。云鹿书院的学子们,就像这棋盘上的棋子,虽各怀绝技,却往往身不由己,被命运之手操控,落入一个又一个未知的角落。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打破了沉默,长公主驾临,与院长并肩而来,带来了宫廷的威严与书院的另一番风景。李慕白轻轻一笑,转身步入雅室,留下两个老友在原地,继续着那未完的棋局与未尽的思绪。而云鹿书院的未来,或许就藏在这方寸棋盘与无尽夜色之中,等待着有人以智慧和勇气,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在那幽静雅致的书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片刻,张慎的声音如同古钟回响,低沉而有力:“此风若不息,必当振学子科举之志,使之重燃希望之火。”他的目光透过窗棂,似在寻找那遗失的求知热情。
陈泰的眉头紧锁,宛如山川间的沟壑,他缓缓点头,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云鹿书院,岂能让通往仕途的桥梁断裂?即便风雨兼程,亦需砥砺前行。”
李慕白则轻抚着案头的古籍,眼中闪烁着深思:“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开启一场心灵的盛宴——开堂劝学,由院中权威引领。”
张慎指尖轻转着一颗圆润的棋子,似乎在棋盘上布局未来,他摇头轻笑:“院长之言,诚然金玉良言,但年复一年,劝学之声恐已成耳旁风,难以激起千层浪。”
陈泰轻抚长须,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沉吟道:“必须找到一把钥匙,能自发地开启学子们心中的求知之门,让春闱之期成为他们梦寐以求的舞台。”
“文以载道,如何?”他试探性地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李慕白却轻轻摇头,嘴角挂着一抹无奈:“文字虽重,却难逃冗长之弊,难以瞬间触动人心。”
张慎放下棋子,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眼中闪过一抹灵光:“诗,乃心之声,情之韵。自古以来,诗词能穿越时空,直击灵魂。若能作出一首震撼心灵的诗词,其影响力,岂是开堂劝学所能及?”
三人相视一笑,随即又齐齐摇头,叹息声中带着对当今儒林诗词衰落的无奈。
就在这时,山风穿堂而过,带来一丝凉意,也似乎预示着转机。张慎突然笑道:“若杨子谦未曾远赴青州,这等风雅之事,定是他手到擒来。”言语间,流露出对那位擅诗友的怀念。
陈泰被山风拂动的长须随风飘扬,他笑中带刺:“慎兄此言差矣,论起为官之道,你谨言慎行,实则比我更适合庙堂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