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再到秘洞

千里奇缘 天上文 5415 字 1个月前

抵达景德镇后,钟逸于某日午后找到那处隐秘山洞,不料发现洞内已聚集了众多灵物,飞禽走兽,凡具灵性者皆汇聚于此。为求一个清静的修炼之所,钟逸施展浑身解数,凭借高超的武艺,逐一将这些误入洞府的生灵温和地驱逐出去。随后,他利用宝剑劈开一块巨石,巧妙地利用山藤将其悬挂于洞口,精心布置成一扇坚固的洞门。如此耗费五六日之功,钟逸终于将山洞封闭,营造出一个理想的修行秘境。

闲暇之余,钟逸心中挂念着那位神秘老道,近日来在洞内频繁进出,却似乎未曾再见其踪影。尽管洞内昏暗,无照明之物,但他确信未曾捕捉到老道的丝毫气息。

“真是奇怪,难道他已经离去了?”钟逸心中暗自嘀咕,对老道的突然消失感到难以置信。小说免费大全

逆境修天

思索片刻后,钟逸记起了洞内还有一条未曾探索的分支,那里生长着奇异的白菇,或许老道正藏身于此。循迹而去,钟逸果然发现了老道,但遗憾的是,眼前的只是一具干瘪的尸体。更令人费解的是,老道头顶百会穴处有一个拇指大小的孔洞,直通经脉,显然是内力失控所致,绝非外力伤害。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他自愿放弃一身修为,以求解脱?”钟逸细细审视着老道头上的洞孔,心中断定其死因并非他杀,而是由于内力失控,从头顶冲出,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对于老道此举的动机,钟逸百思不得其解,只能从老道的遗体中寻找线索,却一无所获,只能怔怔地发呆,心中不断揣测。

正当钟逸沉浸在思索之中,洞内突然响起了一个苍老而悠远的声音,仿佛是老道在耳边低语,却又难以分辨其真实来源。这一刻,关于山洞精灵的传说在钟逸心中浮现,加之他自幼在丰都城边长大,那些神秘故事更是根深蒂固。因此,当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响起时,钟逸的第一反应是想要逃离。然而,那声音所传递的信息却让他停下了脚步,决定倾听下去。随着话语的深入,钟逸逐渐意识到这声音并非心中臆想之物,而是实实在在的指引。当听完那段关于丹道之学的传授后,他的心终于归于平静。

钟逸凝视着老道的遗体,心中仍存有一丝疑虑,难以相信这逝者竟能以某种方式留下话语。经过一番推敲,他推测老道可能是运用了一种道门独有的秘法,将声音封存在洞内,而他踏入此地时,或许无意间触发了老道预设的机关,从而使得那篇丹道之学得以重现,传入他的耳中。这一领悟让钟逸对老道的修为深感敬佩,心中暗自期盼自己也能掌握这等技艺。虽知此技实际应用有限,但若能以此向安公子传话,无疑能增添几分信服力,让诗敏等三位女子更加坚信不疑。

此前,钟逸对老道并无太多好感,但此刻,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对老道产生了更高的敬意。他觉得让老道的遗体就这样暴露在外实属不妥,更何况他已决定在此定居,日日面对老道的遗体,即便是胆识过人,心中也难免感到不适。于是,钟逸决定采取行动,他挥剑就地挖掘深坑,小心翼翼地将老道的遗体安置其中,再用精心削制的石板封盖好洞口。一切安排妥当后,他向老道郑重地行了几个大礼,这才站起身来,准备寻一处静谧之地坐下,调整呼吸,正式开启他的修行计划。

在寻找合适地点的过程中,钟逸意外地发现老道原先坐的地方藏有一块方石块,形似石盒,之前他误以为是普通的石头。他将石盒拾起,仔细研究后找到了开启的方法,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它。石盒内藏着一册皮革制成的册子,封面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无为篇”。钟逸没有多想,立刻翻开册子阅读起来。

《无为篇》中记载了一篇名为“无为罡气”的内功心法,以及之前听闻的丹道之学,内容更为详尽。虽然无为罡气并非顶尖武学,但钟逸在仔细研读两遍后,将其与自己的一元气功进行了对比,发现一元气功中已蕴含了无为罡气的精髓,只是未明确列出。即便一元气功在某些穴脉上有所欠缺,但仍能发挥出无为罡气的效果。

面对这一发现,钟逸并未像常人那样将无为罡气弃之不顾,反而将其视为珍宝,沉下心来深入研究。他试图探究无为罡气为何设置了一两个看似无用的穴脉,以免修习者在此浪费时间。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两个穴脉实则是为了在受到攻击时提供缓冲,防止身体直接承受反击之力,从而避免受伤。

小主,

“果真是妙计!我的一元气功虽然高明,但作为新创的内功心法,在这方面确实不及无为罡气。”钟逸心中暗自赞叹。

有了这一认识后,钟逸开始将无为罡气与一元气功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了一元气功的不足之处。他回想起之前在漠北与北神的激战以及圣剑门中的伏击,虽然最终都取得了胜利,但自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在想来,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一元气功缺乏这样的缓冲穴脉,导致身体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只能硬抗,无论能否承受,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唉,前人之所以能成为前人,是因为他们凭借实力在几百上千年的武林中屹立不倒。我自以为聪明过人,甚至高人一等,但终究还是受限于经验和阅历的不足,没有深厚的根基。虽然修为颇高,但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一定要吸取今天的教训,虚心求教,谦逊做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目空一切了。”钟逸心中暗自警醒自己。

钟逸在深刻领悟之后,决定暂且搁置对三十六根石笋的直接探索,转而沉浸于无为罡气与那篇未名丹道之学的研习之中。那篇丹道之学,虽无正式名称,似乎是老道从某处获得的残缺篇章,后经他在洞中参悟三十六根石笋而得以补全,最终助他修成正果。钟逸为表敬意,将此丹道之学命名为“无为术”,并珍藏于怀,以待日后有志于修道之时,再行深入探究。尽管他已做出这样的决定,但内心深处仍对老道的死因抱有疑虑,隐约觉得这与无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未将无为术研究透彻之前,他不愿轻易冒险,以免枉送性命。

经过三日的苦修,钟逸终于掌握了无为罡气,并将其与自身的一元气功完美融合,使得一元气功的威力更上一层楼。

随后,钟逸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三十六根石笋。为了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些石笋所蕴含的武学奥秘,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有所取舍,而是从第一根石笋开始,逐一细细研究,直至完全吃透为止。对于那些他曾经修习过的石笋,为了避免重蹈无为罡气的覆辙,他依然一丝不苟地重新修炼了一遍,结果果然又有新的收获。这一发现让钟逸陷入了两难境地,他意识到,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进行下去,那么即便是穷尽一生,他也难以将三十六根石笋的武学全部修习完毕,因为每一次的修炼都可能带来新的体会和收获。

于是,一个武学上的普遍问题摆在了钟逸的面前,迫使他做出选择:是应该博采众家之长,还是专精于其中一门武学?博采众长虽能拓宽视野,但也可能导致贪多嚼不烂,最终一无所成;而专精一门虽能在某一方面达到极高水平,但面对圣剑门等神秘门派的武学,以及五圣中的圣剑、南僧和西商等高手,专精或许又显得力不从心。更何况,身处这个武学宝库之中,让钟逸放弃对其他武学的探索,专精于其中一门,他实在心有不甘。凭借他的聪明才智,他不愿将自己的一生局限于一两门绝学之中,而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突破自我,追求更高的武学境界。

经过深思熟虑,钟逸最终决定继续走自己的老路:先将三十六根石笋的武学全部研习一遍,牢记于心,待日后有时间再逐一精研。他计划以这三十六根石笋的武学为素材,研创出属于自己的武学体系。如果这三十六根石笋上的武学并非武林中最高明的武学,他相信自己能够像之前用七派武学提炼自己的武学一样,创出独树一帜的武学;如果这些武学确实是武林中最高明的武学,那么他相信,通过自己提炼出来的武学,一定会比这些石笋上的武学更加高明。

于是,钟逸不再犹豫,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逐一修习三十六根石笋上的武学。这些武学各具特色,如飞天蜈蚣九绝式、鹰飞鱼扬十二式、旋风十八转等,每一门都蕴含着深厚的武学精髓。虽然其中一些石笋的武学可以通过基部的留字悟出一二要旨,但也有一些石笋的武学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钟逸对这些石笋并不陌生,早已理清了头绪。此时,他真正投入到修炼之中,才深刻体会到这些石笋上的武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悟解修成的。

钟逸不愿半途而废,更不愿品尝失败的滋味,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将心中的杂念全部抛开,下定决心一定要修成石笋上的武功,才肯离开这个山洞,重出江湖。

钟逸深思熟虑后,明确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随即身形一跃,化作一道流光,径直朝西北方向的景德镇飞去。他的目的地是寻找安公子,委托其前往钱唐传递密信,指示诗敏等三位女子与四位老人隐匿行踪,静待他功成名就之日再行商议后续步骤。此举旨在预防不测,以免诗敏等人陷入险境。尽管亲自回去说明最为直接,但钟逸担忧三女会执意跟随,不仅干扰他的修行,还可能引发更多麻烦,故而选择绕道寻求安公子的帮助,以避免直接与三女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