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退海三千里

逍遥仗剑行 莫秦萧 2711 字 1个月前

“同去!我辛苦修炼数百年的命,不能为了一群素未相识的人而舍弃!我还要扬名立万!我还要站在修仙顶峰!我不能死!我绝对不能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以说,定山关的逃跑成了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就在苦苦支撑的东海修士们,看到两位最强者一重伤一怯战,顿时军心大乱,或怯战、或逃窜、或怒吼、或坚持……

千人千面。

不是所有的修士都有一颗坚韧的心,也不是所有的东海修士都如外界想得那般伟岸。和很多人想得不大一样,事实上驻守在东海的修士,比想象中的要少得多,并且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这其中有着很复杂、很深沉的原因。简单概括,就是两点:一是制衡,二是不值。

与东海不同,同样作为九州门户,北三城除去中央御北城外,其余两座完全由朝廷控制,外加整个长城,都由中央统筹管理。即使是御北城,也并非完全不听皇诏,它也会受到其余两座城的桎梏。

但到了东海,情况就有所变化。这个由金鳌岛、东海以及东海城三道防线组成的门户,并非完全由朝廷掌控。

荒谬却又合理。

金鳌岛名义上属于朝廷管辖,但事实上真正在这座岛上有领导权力的,是驻守岛上的那些修士。以九天宫、山水书院、掌剑山等六宗子弟为基石,还有不少自愿来守疆的散修游侠。

受限于六宗的压力,以及当年人皇留下的不可让九州门户陷入内部权力斗争的祖训,历朝历代对于金鳌岛都是听之任之,给予高度的自治权,朝廷通过东海城为其提供补给与自愿。

金鳌岛到徐州海岸,这广袤的四千里的海疆都不属于朝廷,而是完全由八王之一的徐州王管辖。这才是东海门户完全区别于北方门户的关键所在。

如今的大乾与八王的关系尚且融洽。但自三代人皇后,历朝帝王都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必须要削减八王的权势与力量,以防作乱,为祸九州。而如今的大乾杨氏,野心极大,为在遏制八王这方面,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其中徐州的瑾王,在八王中实力最弱,徐州也是最小的一州。徐州既没有扬州那般富甲一方,也没有青州那般物产丰饶,更没有荆州那般武德充沛,对于杨氏来说无疑是最好下手的一块。

要对付瑾王,最重要的就是抽掉她背后的依仗——徐州海军以及海权。只要两者皆失,瑾王就如同砧上鱼肉,任其宰割!

两方矛盾,就在这里。

因为朝廷要限制徐州,于是东海城的位置一迁再迁,如今更是直接到了东海边上,蚕食了过去东海城到海岸之间的缓冲地。再然后,东海城内小到士卒,大到督尉太守,都是朝廷一手提拔,绝对忠心,以此起到监视的作用。

要不是出了一个韩虎臣,夺了东海太守的权力,按照以往的惯例,两者必然同心对付东海海军。

而瑾王做出的反制却极为有限,除了在东海城内安插了几支援助海军的支援部队外,能做的也只有将自己所属的舰队换了一个港口。此举虽然避开了朝廷的监视,但也使得舰队的中心北移,削弱了东海城到金鳌岛之间的海域的控制。

在双方近百年的博弈中,徐州方面一直是胜少输多。如今又遭遇如此劫难,近三分之一的海军被碣石尊所毁,海波卒生死不明,又要调遣军队来东海镇压韩虎臣,只能说往后瑾王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另外,朝廷能肆意地在东海门户上进行削藩,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东边的海族和北边的魔族所求不一样。

如果打个比方的话,九州和东海的关系就像是两家不太融洽的邻居,双方经常会起矛盾。至于是谁最先挑起的,则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一直经受东海骚扰的九州想先发制人,就抢了人家房子外面篱笆的钥匙,并且让人守着,以此来威慑东海,这就是金鳌岛的存在。

东海不敢肯定,有了篱笆钥匙的九州会不会冲进屋子里打他们一顿,所以也只能让人一直看着保护钥匙的那些人,并找机会抢回来。双方就在这样的竞争中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而这就是如今东海的局势。东海和九州再怎么有矛盾,但他对于九州这座大房子没有想法,只是想要恶心你而已。但北方穷荒的魔族不一样,他们就像被赶出家门的不孝子,时时刻刻想着跑回来抢了家产。

在这样的局面下,两者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大乾朝廷才会在东海局势上横插一脚。如果是北地长城或者三城,他们是万万没有这个胆子的。因为一个不小心,就有灭族的风险。

也正因为如此,东海的防备,远远比不上北地。不仅军队数量少,质量也远远不如,就连派遣的修士的修为都参差不齐,缺少真正的高端战力。

北地三城有三位仙人驻守,暗中更有多位仙人保护。但到了东海这里,实力最高的竟只有一个大乘陆仙境的姬白猿,而且他还是自愿前来。大乾朝廷派来的人中实力最强的,是那早已落荒而逃的定山关。

而定山关会被派遣到此,原因也是荒谬至极。

当年六煞之乱,被嗔仙重伤的定山关道心受损,被诊断为此生再难精进,因而郁郁寡欢。即便如此,定山关依旧有合体实力,朝廷不忍其虚度光阴,委托其至交好友出面,劝说其前往东海。

小主,

在朝廷开出了可以治疗其道心之伤的条件后,定山关终于答应,来到了东海戍边。但他不知道的是,朝廷有意隐瞒了嗔仙被封之地在东海海底一事。

一来天变已褪去,仙人未限,即使嗔仙再度破封,朝廷也有能力镇压;二来则是便于未来借嗔仙之手,打压瑾王。

三来,当年六煞之乱,事实上大乾朝廷的表现并不算好,甚至可以用不堪来形容,不仅损失了多位陆仙战力,就连仙人也战死一位。最后战利的大头还都落在了六宗之上。对此大乾朝廷一直心有芥蒂,想要发挥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