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草人置于轻舟之上,模拟出大量士卒假象,于大雾天接近敌营,敌军必定射箭御敌……”
周瑜看着草船借箭策,顿感惊艳。
家在庐江,他最擅长的便是水战,自明白水战主要就是弓箭。
若在大雾天用此计,不仅可以夺其箭矢以为己用,还可挫敌士气,一举两得。
至于中途被发现,敌军会不会恼羞成怒,直接令水军冲锋?
定然不会!
为何?
大雾迷踪,两眼一摸黑,不明敌情,敌军更不敢轻举妄动!
且根据敌人性格,也未尝不可再加个诱敌之计。诱敌来攻,再瓮中捉鳖!
“妙计!妙计啊!”
周瑜大赞,开心的大笑。
他继续翻阅,发现草船借箭策的最后,徐庶写了一行字。
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浓浓的不甘。
只见其上写着:
【此乃妙计,然雾天难觅,风向难寻,且若施计之时,大雾骤散亦或风向骤变,轻舟冒进,只会白白将士卒……吹入虎口也!
本想向主公呈献此计,奈何天资愚钝,天文、地理、于我而言,如同天书……惜哉!痛哉!!!】
周瑜眼神更亮了,徐庶不懂,但是……这些他会啊!
他仰天大笑:
“不知天文、不晓地理、不辩阴阳、不识奇门、不通五行、不懂阵图、不掌兵势,如此也配上阵为将?…….哈哈,庸才耳!”
笑罢,周瑜将手札珍重的塞入怀中。
“呵呵,截敌将之计,夺敌人之江东,蒸……大快人心也!”
……
一个时辰休整很快过去,周瑜立刻率军疾驰,直取盱眙城。
一日过后,23万大军再次兵临城下,趁敌病,要敌命,周瑜即刻率军发起猛攻。
一方攻,一方“顽强”抵抗。
周瑜统军迅疾如风,太快了,徐庶根本来不及组织什么防守,只能以命相搏。
再次鏖战两日。
时至傍晚,夕阳西下。
盱眙城便已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作为文臣的徐庶,都开始套上铠甲,在城上顽强拼杀。
周瑜立于中军战车之上,遥望远处淮河水,再看着城头上杀成血人般的徐庶,眼中满是赞赏:
“此忠烈之士,亦值得钦佩!”
“全军听令!三个城门全部发起猛攻,这个徐庶……抓活的!”
“遵命!”
霎时间。
号角声、战鼓声更加激昂。
大量的袁军,翻上城墙,盱眙城如暴风雨中的一叶孤舟,随时被巨浪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