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城内,风起云涌的局势下,朝廷内部也在经历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新皇刚刚登基,朝中大臣各有心思,一些忠诚的老臣面对风雨飘摇的政局,必须在忠诚与现实中做出艰难的抉择。
这天清晨,皇宫内的乾清宫,阳光透过高大的宫门洒在大殿内,照亮了厚重的龙纹地毯。新皇端坐在龙椅上,脸上虽显年轻,却透着一丝坚定与果决。此时,几位朝中重臣站在殿中,表情各异。
“诸位爱卿,”皇上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庄重,“国子监内外的纷争已引起了朕的关注。朕想听听各位的意见,如何处置此事?”
朝中几位重臣对视一眼,最终由户部尚书李存平出列,他是朝中年资最老的重臣之一,以忠诚和稳重闻名。李存平拱手行礼,深吸一口气,神情凝重地说道:“回禀皇上,国子监的士子们年少气盛,热衷于讨论时政,实属常情。然近来激进言辞已渐有僭越之意,若不加以整肃,只怕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听到这话,皇上的眉头微皱,他缓缓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另一位重臣兵部尚书陆云。他是朝中颇有声望的大臣,常以直言进谏着称。皇上淡淡道:“陆尚书,朕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陆云深思片刻,随即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地答道:“启禀皇上,国子监之事,需谨慎处理。士子虽有激言,然其本心无非求改革新政之成效。若贸然整肃,恐引士人失望,反而激起更大的波澜。”
朝中几位重臣在整肃国子监之事上,意见不一。李存平主张采取果断措施,以震慑激进的士子,稳定朝局;而陆云则认为应当慎重处理,以免寒了士子的心。
皇上眉头微皱,沉默片刻,目光在两位重臣之间来回扫视。终于,他缓缓开口:“两位爱卿的意见皆有道理。国子监内外确有不安定之象,朕不能坐视不理。李爱卿,陆爱卿,你们二人身为朝中重臣,应当共同辅佐朕,平息此事。”
李存平和陆云同时拱手行礼,应道:“臣遵旨。”
会后,李存平与陆云一同离开乾清宫。两人虽然在殿上表现得互相尊重,但彼此心中都清楚,他们的分歧已经非常明显。李存平主张维护朝廷威严,而陆云则坚持士子们的言论自由。这种分歧不仅反映了两人的理念差异,也预示了朝堂中更深层次的矛盾。
走出大殿后,李存平停下脚步,深深看了陆云一眼,沉声道:“陆尚书,此事若不果断解决,只怕会引来祸患。国子监内的士子们本应勤学苦读,而非议政挑事。”
陆云淡淡一笑,语气中透着隐隐的锋芒:“李尚书,我并非不明白你的担忧。但士子们的言辞虽有激进,却未必全无道理。我们应当因势而导,而非一味压制。”
李存平没有继续争辩,他只是轻轻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但愿如此。”
当天傍晚,李存平回到自己的府邸。夜色深沉,房中只点着一盏小灯,他坐在书案前,久久未动。面对这场纷争,他深知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关键的抉择点上。作为朝中资深的重臣,他的选择不仅关乎自己,也将影响整个朝廷的走向。
就在这时,一名亲信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低声禀报道:“大人,关于国子监的情报已经查明。”
李存平点了点头,语气中透着一丝疲惫:“说吧。”
亲信小声说道:“大人,国子监内的激进士子正在密谋进一步的行动。他们似乎希望通过一些公开的举动,来表达对朝廷的不满。”
李存平听后,脸色愈发凝重。他心中明白,自己作为忠臣,必须在维护朝廷威严与保全士子忠诚之间做出选择。这是一道艰难的考题,但他不得不去面对。
“将这些情报呈报给皇上吧。”李存平最终下定决心,语气中透着坚定。
而在另一边,陆云则在书房中独自沉思。他的亲信也向他汇报了关于国子监的最新情况。陆云听后,沉默了许久,最终轻轻叹了口气:“这些孩子,心中有理想,却不知深浅。”
他望着窗外的月光,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决定在次日的朝会上,继续为士子们辩护,希望能够说服皇上采取更为温和的措施。
这一夜,李存平和陆云这两位忠臣,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上,做出了各自的选择。李存平选择了效忠朝廷的威严,希望通过果断的整肃来稳定局势;而陆云则坚持士子们的言论自由,试图在风暴中为他们争取一线生机。
在长安城内,风起云涌的局势下,朝廷内部也在经历着激烈的权力斗争。新皇刚刚登基,朝中大臣各有心思,一些忠诚的老臣面对风雨飘摇的政局,必须在忠诚与现实中做出艰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