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谣言背后真相

这些流言的核心指向的,正是新皇上。有人悄然道,皇上虽初登大宝,却行事过于急切,擢升亲信、打压异己,尤其在一些旧臣中的做法,引发了不少质疑。也有人道,皇上对先帝旧臣心生不满,数次暗中点将,削其权力。这些话语如细雨般滴落在人们心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波澜。

宫墙之内,御书房中灯火微明,皇上站在书案前,眉头微皱,神情凝重。近日来,朝中的谣言愈演愈烈,甚至已有大臣以密折进谏,言辞恳切,劝皇上务必谨慎施政,以防人心动摇。皇上虽明知这些谣言多为虚妄,但仍难免心生忧虑。毕竟,谣言有时虽无实据,却往往能动摇人心。

而在这一片纷扰之中,胡荣却静观其变。他早已将这一切看在眼中,暗中操控着流言的扩散。每当谣言有消散之迹,他便巧妙地添加一些佐证之语,或以侧面暗示,或借他人口中之言,仿佛在推波助澜,让谣言之风愈加猛烈。胡荣深知,谣言虽虚,但若能将人心搅乱,那朝堂上的局势便会更加难以掌控,而他在这片动荡之中,便能游刃有余。

在一座隐蔽的茶馆中,胡荣的心腹坐在角落,与几位江湖小贩低声交谈。心腹言语含蓄,却巧妙地将胡荣所指示的内容娓娓道出,引得那几人纷纷点头。茶馆中人来人往,耳聪目明者听闻几句,自然在心中将这些话语记下。待至黄昏之时,茶馆中的话已随风飘散,流入了市井之中,化作更为隐晦的传闻。

而宫中一位权贵的府邸内,几位大臣正围坐于厅中,脸上神情各异。一位相貌清癯的中年大臣低声道:“近日长安城内流言四起,竟有不少指向皇上之言,我等身为臣子,自当忧心。”他这番话虽言忠心,却已显露出几分不安。另一位大臣捋须沉吟,缓缓答道:“我等为朝廷肱骨,自然不敢轻信谗言。但流言能至此地步,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几人面面相觑,皆心有疑虑。胡荣对此早有耳闻,他并未急于表态,只是在暗处冷眼旁观。这些大臣之中,不乏持重之人,而这些人的怀疑和不安,正是胡荣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流言的威力,并不在于其真假,而在于它能否唤起人心中的疑虑与恐惧。

胡荣深夜独坐书房,手中端着一盏清茶,神情淡然。窗外秋风萧瑟,竹影婆娑,他仿佛已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并未急于行事,而是耐心等待,等待流言在朝堂之上渐渐生根发芽。正如一场风暴前的积云,越是平静,风暴便越是猛烈。

然而,随着流言的蔓延,朝堂之上渐渐起了微妙的变化。有的官员开始暗中探查,试图找出谣言的源头;也有的旧臣对皇上的举措心生不满,私下里抱怨连连。胡荣从心腹的汇报中得知这些消息,心中暗自得意。他深知,人心一旦动摇,便很难恢复如初。只要将这些流言引向更大的怀疑,那朝堂之上的局势便会愈加复杂。

不久之后,皇上在御书房中召开了一次小型密会,召集数位心腹重臣,共商应对之策。胡荣亦在其中。他立于一侧,神情恭敬,似是专心聆听。但在心中,他却已开始盘算,如何利用这次密会进一步搅动局势。他知晓皇上虽有疑虑,却尚未对流言有确切的判断。而这,正是他所期待的。

密会结束之后,皇上吩咐胡荣暂时不要对外宣扬,只需暗中调查,并嘱其谨慎行事。胡荣拱手领命,退出御书房,脸上依旧是一副忠心不二的模样。然而,他心中却已然冷笑。他清楚,皇上如今不过是病急乱投医,试图以密会之举挽回局面。但流言之事,岂是区区几次密会所能平息?

胡荣行至宫中一处偏僻的小径,步履轻快,仿佛已卸下心中重负。他的心腹早已等候在此,见胡荣到来,连忙趋步上前,低声道:“大人,事情已如您所料,那些大臣对皇上之事已有所怀疑。”胡荣闻言,微微一笑,道:“很好,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挥手示意心腹退下,独自一人站在月下,望着那巍峨的宫墙,眼中闪过一抹阴沉。

胡荣深知,谣言四起的真正威力,不在于当下的动荡,而在于人心深处埋下的种种猜忌。一旦种子发芽,怀疑便会如藤蔓般蔓延开来,将朝堂的平衡彻底撕裂。胡荣冷冷一笑,轻声自语道:“谣言,不过是权力斗争的一柄利刃,刀在谁手,便是谁的胜局。”

胡荣回府之后,命心腹准备笔墨,他亲自书写了一封密信,交予心腹加急送往京外某地。这封信中,他暗示某位在朝外的重臣,近日长安城内风波不断,谣言四起,务必小心行事,不可轻信。他字字恳切,仿佛出于一片好心。但他知晓,这位重臣收到信后,必定会更加疑虑重重。

胡荣坐在书案前,望着那封密信消失在门外,眼中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他清楚,谣言的战场并不仅限于朝堂,而是整个长安城,乃至更远的地方。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在这场谣言之战中,操纵风向,引导人心,将所有的怀疑和恐惧,引向皇上。

夜渐深,窗外的竹影在风中摇曳,仿佛无数双手在编织一张巨大的网,将整个宫廷笼罩其中。胡荣站在窗前,负手而立,目光深邃,仿佛已看透一切。月光洒在他脸上,那淡淡的光辉与他眼中的冷意交织在一起,使得他的身影在夜色中愈显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