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关键时刻,那些曾在前期被淘汰、参与了此次锡山之战的兵源们,迈着坚定的步伐,一个接着一个地走上前来。他们的脚步声沉稳而有力,每一步落下,都仿佛是一颗重锤敲击在大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那声音似在默默诉说着他们内心深处那强烈的渴望,如同汹涌的海浪不断拍打着礁石,执着而坚定。
这些士兵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渴望的光芒,那光芒璀璨夺目,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明亮而炽热的光芒中,饱含着他们对再次加入新军的强烈期盼。他们的脸庞上,每一道皱纹都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故事,每一个表情都如同画卷般生动地表达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他们渴望着在新军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为家人拼搏出一个美好的明天。
这时,领头的一个汉子向前迈出一步,他与孙大勇相熟,语气诚恳地说道:“大勇,你看我们这次表现,至少说明我们都不是贪生怕死之徒。我们商量过了,你带我们去找军师,和军师说说让我们重新回新军吧。”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紧紧地盯着孙大勇,仿佛在等待着一个至关重要的答案。
孙大勇静静地看着他们,心中思绪万千。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士兵的脸庞,回忆着这些士兵们在这场激烈战斗中的出色表现。他们在战场上不畏强敌,奋勇向前,如同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他们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顽强毅力,让孙大勇深感敬佩。如今确实正是用人之际,以军师王远山的睿智和远见,应该不会拒绝这些勇敢无畏的战士。想到这里,孙大勇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于是,他开口说道:“我可以领你们去见军师,也会把你们这次的表现如实告诉军师,但他收不收你们我就做不了主了。”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空气中回荡着。众人听闻此言,大喜过望。他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仿佛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他们深知新军待遇极好,加入新军便有极大的机会为自己搏一个美好的未来。至少,能给家人一份坚实的保障。而且,经过这次与倭寇的激烈作战,他们心中对倭寇的恐惧早已消散殆尽。此刻,他们回归新军的心变得更加热烈。
孙大勇当机立断,先让赵群安排快马向王远山报告锡山之战的辉煌战果。赵群领命而去,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矫健。这边,孙大勇则开始整顿人马。他的眼神锐利而专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威严。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整理着装备,排列着队伍,秩序井然。令人惊喜的是,此时的队伍比来时反倒多了六百多人。这些新加入的士兵们为整个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们怀着昂扬的斗志,浩浩荡荡地朝着王远山驻地汇合而来。
王远山的营帐之中,气氛凝重而静谧。王远山正端坐在案几之后,神情专注地审视着地图,心中思索着历史上倭寇是怎么打战的,同时思考这下一步的战略布局。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传来,紧接着一名快马加鞭的探马冲入营帐。
“报!禀报军师,锡山大胜!” 探马的声音洪亮而激昂。
王远山闻言,先是微微一愣,他都没想到锡山之战会结束的这么快。随即眼中闪过一抹惊喜之色,他猛地一拍案几,大声叫好:“好!好!好!” 那案几在他的掌下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胜利而欢呼。
“这个孙大勇的确是个打仗的好材料。” 王远山赞叹道,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回想起孙大勇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心中对他的赞赏又多了几分。
营帐中的两个连长听到这个消息自然也是非常高兴,他们也一直在担心锡山城的安危,毕竟是自己老家,要是被倭寇打进去了,那还得了。一时间整个营帐气氛都欢快起来。
然而,那刚刚涌起的喜悦之情尚未完全消散,另一名探马便如一阵疾风般匆匆来报:“军师,赵胜将军传来消息,大股倭寇约有五千多人进逼海州城。”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仿佛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打破了刚刚的宁静。听闻此讯,王远山的神色瞬间变得严肃异常。他那原本舒展的面容,此刻如同被寒霜笼罩,凝重的气氛在他周围弥漫开来。他微微皱起眉头,那一道道皱纹仿佛是岁月刻下的深深沟壑,每一道沟壑都承载着他对局势的忧虑与深思。五千多倭寇,这着实不是一个小数目。在这动荡的局势下,如此规模的敌军,足以让人心生不安。
但王远山毕竟是“久经沙场”的智者,对于历史的了解和这些日子的征战生涯赋予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很快便冷静下来,如同暴风雨中的灯塔,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专注,仿佛能穿透无尽的黑暗,洞察敌人的心思。在脑海中,他迅速地盘算着海州城的兵力以及防御情况。每一个数字、每一处防御设施都在他的脑海中清晰呈现,如同棋盘上的棋子,等待着他的精心布局。
一时间,营帐内寂静无声,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没有一丝微风,没有一点声响,只有王远山的思绪在飞速运转。他的大脑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不断地分析、计算、权衡着各种可能性。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在他的脑海中反复推演,寻找着最佳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