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我的朋友。”
胡云静心而坐,静静地感受空气中的火元素之力,宛如春风环体,温暖而惬意。一呼一吸之间,火意入体,滋养诸身内外。
火势随着呼吸进入胡云体内,一路向下,直奔下丹田。下丹田中那一对黑白阴阳鱼似有了感应,欢快起来,慢慢地加速了游动。火能流经过下丹田之后,一部分流向周天诸穴,锻体炼穴;一部分向上经十二重楼至上丹田盘坐人形后,开始循环九宫,凝神炼魂。过往大多数应约之人可承受炼体之痛,却无法承受炼魂之苦,考验往往止步于此。胡云以火入道,道则加身,无痛苦之忧因而无虑。
塔外一众夜族之人翘首以盼,按过往经验,多数以上的考验应在此时终结。大家凝神静气,目不转睛地盯着前塔门,就像随时都会打开一样,毕竟还是个孩子,修为那么低下,这个时候失败才是最为正常的事。
人性即是如此,虽然整个夜族都是十分渴望应约之人能过考验,但是成功或是失败未见分明的时候,偏偏有人会生出这等奇怪的想法来:明明希望别人能够成功通过,但还是会觉得在这个时候的失败了才是合乎常理的。
胡云如坐莲台,纹丝不动,自是无法感受到外界这些夜族人的心理变化。火能入体后,除了锻体炼魂之外,一部分的火能又由下丹田流向中丹田。随着火能的流入,中丹田之内小树苗顶部的那片小树仿佛是活了过来一样,像似一头饿狼拼命地吸食火能。之前还暗淡无光,现在渐渐有了颜色:其色如蓝,既而转深,为正,又淡而变浊,渐变为绿、黄、白、灰、褐、黑、金,最后化为红,共有九色。九色之内以蓝为始,红为终;九色之外为二色组合之。
周而复始,三个循环,小树叶最终化为正红色,红而亮,不再渐变。随后树叶自小树之顶向下移,最终居于正下:朝南。
此时,一部份能量从小树苗的树叶上流出经中丹田流向心脏部位,一部分经中丹田流向肾脏,一部分返回下丹田,直至胡云体内精力修炼体系正式运行起来。
道体者,三丹田同开、同修,无主次差别之分。三丹田为上、中、下丹田,分别对应精修“元神”、“元精”、“元气”,各有一套修炼方法,自成体系。下丹田修元气,输出灵力,循环大小周天;中丹田修元精,输出精力,即元素或属性之力,循环脏腑;上丹田修元神,输出魂力,循环九宫。
之前,胡云龙渊开脉时,下丹田灵力修炼体系运行时,灵力修为直接突破至一阶十级圆满境界。此时,中丹田元精修炼体系正式运行,元精修为也是势如破竹般“刷、刷、刷”地直接就突破到了一阶十级圆满境界。唯有元神修为境界未见丝毫松动景象,想来也是需要上丹田修炼体系运行起来才行。胡云倒是想得开,车到山前必有路,按照戒灵的安排迟早必有突破之时。
思定后,正待胡云打算吸口气继续时,一团火焰自口中喷涌而出。吓了自己一大跳!胡云打量了一下自身并无大碍,张口试了一下,又一团火焰喷射而出。
“嘻嘻,好玩。”
胡云童心大发,对着房间内就是一阵乱喷,一团团火焰化成火球砸向四处,“硼硼硼”响声不断。
胡云不明就理,自己为什么突然就能吐出火焰来了呢?经过一番思索,猜测可能是因为此地环境特殊,火能充足,自己吸入过多的能量在体内淤积,随呼吸自然排出,所以吐火。
然而,他只猜对了一半,他之所以能够吐出火焰,更为关键的原因实是他体内发生了异变,意外炼就了“三昧真火”的原因。
上昧者,心也,谓之君,又称为神火;中昧者,肾也,谓之臣,又称为精火;下昧者,脐也,谓之民,又称为气火也。此三昧者,养就离精,与凡火共成一处,自眼、口而出,既受想灭尽离散乱、昏沉一切之诸邪,亦非想破尽既想非想一切之细微。
凡火者,肝也,内寄相火,体阴用阳,武者皆修,谓之本命火。
此二者之区别在于:凡火者,本命火也,人人苦修而可得;三昧者,异火也,非火灵体不可苦修也。而道体者,规则加身,以火为引,二者皆修,是为不难。
随着时间推移,胡云发现,吐火不易,不如先前顺畅随意。同时房间之内原有火势已尽数熄灭,现有之火为先前所吐,与自己有着某方面的联系,这种联系使他可以随意操控这些火势。
经过思考和分析,胡云得出结论:自身吐火原因有二,一方可能是因为环境特殊的原因,导致火能在体内淤积;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此地激发了道体某方面的能力所致。
然而,一切的分析在没有得到有效的验证之前都称之为猜测,至于对与不对以后可相问于戒灵或是再在这样同样境遇之下得到验证。
此时,房内火势尽数熄灭,代表有三:一是作为考验之地,房内火势按照事先设定之规则被收回,以备常用;二是自己吐火,破坏了铭纹,切断火势能量供给;三是道体与火对抗的结果。第一种猜测的结果,未知,需要等待判定;第二种猜测的结果,犯规,表示考验失败;第三种猜测的结果,完胜,表示通过考验。到底是何种结果,答案即将揭晓。
胡云怀着忐忑的心情,将房内剩余的火势聚拢,然后慢慢地吸收入。随着最后一丝火势入体,整个房间之内铭纹暗淡了起来,最后归于最初,四周一片黑暗,伸手不见五指。
此时塔外代表第二层的塔窗慢慢地亮了起来,整个宗族之人震惊了,原以为只是走走过场,哪曾料想到一个不起眼的小屁孩竟然带来如此大的惊喜。
他居然完成了第一层的考验!
“火是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