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梓煜却神色自若,不慌不忙地说道:“王大人所虑不无道理。但在这乱世之中,唯有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才能抵御外敌。洛璃国虽与我国曾有摩擦,但此次洛璃国奸相司远,身为北轩国的卧底,妄图勾结多国势力,将楚国与洛璃国都拖入万劫不复之地。两国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唇亡齿寒,我们携手抗敌,实乃为了两国百姓的安宁,为了边境的和平。”
温暖温婉而坚定地补充道:“此次战争,我们亲眼目睹了两国百姓在战火中的苦难。结盟并非一时之举,而是为了长久的和平。”
叶梓煜接着说道:“在战争胜利后,本王我代表楚国,在父皇的授权下,与南宫渊国王签订了和平协议。协议一式两份,由南宫渊国王加盖洛璃国玉玺,我则代表楚国签字,并附上父皇御赐的尚方宝剑印信,以昭显协议的效力 。协议规定,两国开放边境关卡,设立互市,鼓励商人往来贸易,促进物资流通;双方承诺永不主动挑起战争,若有争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若一方遭遇他国侵犯,另一方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军事援助或物资支持。”
这时,户部尚书赵大人也站了出来,皱着眉头说:“话虽如此,可此次出征,耗费了大量的军资,国库都有些吃紧了。如此高昂的代价,换来的胜利,是否值得?”
叶梓煜微微一笑,回应道:“赵大人,战争的确耗费巨大,但若是不战,任由奸相司远等人勾结他国,边境永无宁日,百姓又怎能安心生活、生产?如今我们取得胜利,边境得以安定,百姓便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而且,与洛璃国的贸易往来,也会为国家带来新的收入,弥补此次的损耗。”
就在众大臣们微微点头,觉得此事已尘埃落定之时,兵部侍郎孙大人突然站出,脸色阴沉地说道:“煜王爷,话可不是这么简单。听闻此次战争中,先锋营的将士们冲锋在前,损失惨重,而他们的作战策略,可是您亲自制定的,这您又作何解释?那些将士的性命,难道就这么白白牺牲了吗?”此言一出,殿内气氛瞬间降至冰点,众人面面相觑,原本放松的心情又紧绷起来。
叶梓煜神色一凛,正欲回应,这时,一名传令兵慌慌张张地冲进大殿,“扑通”一声跪地,高声喊道:“皇上,大事不好!北轩国得知楚国与洛璃国签订和平协议,恼羞成怒,已陈兵边境,意图进犯!”这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朝堂乱作一团。刚刚还在质疑叶梓煜的大臣们,此刻吓得脸色苍白,不知所措。
叶梓煜却不慌不忙,他向前一步,沉稳地说道:“父皇,诸位大人莫慌。在与洛璃国结盟之时,我便料到北轩国不会善罢甘休,早已安排了后续部署。如今边境守将皆是经验丰富、英勇善战之士,且我已秘密调配了精锐部队前往增援,北轩国想要进犯,绝非易事。”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份兵略图,展开呈给皇上,详细讲解应对之策。皇上听后,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点头称赞:“煜儿考虑周全,朕心甚慰。”
大臣们也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那些曾质疑他的人,此刻也不禁暗自佩服。
皇上抬眸,眼中满是关切,温声道:“好了,煜儿,温暖,你们一路奔波,舟车劳顿,先回去好生休息。朕自会论功行赏,不会亏待你们。”
叶梓煜与温暖相视一眼,而后双双跪地,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齐声说道:“谢父皇体恤,儿臣告退。”语毕,他们缓缓起身,倒退数步后,才转身稳步离去,身影逐渐消失在宫殿的廊道尽头 。
与此同时,京城的百姓们也在热议着这场战争。
街道上,百姓们夹道欢迎叶梓煜和温暖的队伍。人群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眼中含泪,拉住叶梓煜的手说道:“王爷,您可算回来了。我那儿子,就死在了这场战争里,可我不怪您,要不是您和洛璃国联手,把那些坏人打败,还不知道要有多少孩子回不了家。感谢您,给我们带来了和平。”
叶梓煜微微颔首,眼中满是沉痛与坚定:“大娘,是本王对不住您,往后,楚国定会护百姓周全。”
不远处,一位年轻的书生激动地说道:“这场战争打乱了我的学业,如今好了,和平来了,我终于能安心读书,考取功名,为国家出一份力。”
周围的百姓纷纷附和,对未来充满了期望。这些百姓的话语,从街头巷尾,传到了保和殿内,让在场的大臣们也深受触动,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发展国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