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了吗,诗仙谢述又要和淡泊书院比试了。”
“他们前段时间不是才比过吗?淡泊书院惨败呀。”
“上次比的是诗文,这次比的是治国经世之道,不一样。”
“还有这种事?走走走,同去!”
御花园中。
不少太学院的文官闻讯赶来。
其中不乏淡泊书院的弟子。
自从上一次谢述力压淡泊书院一头,荣获诗仙之名后,淡泊书院的弟子心中都憋着气,想要找回场子。
而显然,这次是个不错的机会。
郭朝自信满满。
他承认,谢述在咬文嚼字上确实有点东西,但论起治国之才,谢述万不及他!
“谢述,我从小饱读千书,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就连老师都称我有王佐之才,我劝你还是认输吧,免得等下输的太难看!”
谢述淡淡道:“岂不闻,百无一用是书生。”
郭朝咬牙:“你!”
看台上。
何太后和刘玄灵落座。
“王爱卿,你说这两人谁会更胜一筹?”何太后问道。
王讳不假思索道:“郭朝。”
何太后惊奇:“为何?”
王讳解释道:“谢述虽有文采,可并无才能,不过是个会吟诗作对的纨绔子弟罢了;而郭朝乃是文圣高徒,自然不可相提并论。”
何太后又看向李不语:“李不语,你觉得呢?”
对于李不语,何太后略有耳闻。
玄弘均的徒弟,当众被谢述所拒绝,寻常女子定会因爱生恨,可眼前这位李不语,似乎仍然对谢述抱有情绪?
面对何太后的突然发问,李不语显得有些无错。
她张了张嘴,沉默半响后吐出两个字:“谢述。”
何太后来了兴趣:“你觉得谢述会赢?”
李不语点了点头。
回想起谢述在河阳时开办私学,发展商贸,科技强国等等理念和举措。
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
贫瘠的河阳也焕发生机,焕然一新。
见斑知豹。
谢述能治理好一县之地,自然也能治理一国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