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劝学(3)

面对若有所思的太后和王讳,董承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没人看到,角落里,李不语偷偷攥紧的手指。

刘玄灵突然指着前方道:“额娘,快看,他们又开始了!”

郭朝依旧自信满满。

“谢述,你说吏制不好,那我们论吏制。

大方沃土千里,黎民千万,地大物博,如此广大的疆域,岂非几个官员就能管理得了的?若是冒然削减官员,必定让朝野上下一片混乱,政令难及,王法难依!”

核心论点就一个。

削官,不行!

众所周知,朝野上大部分官员都和淡泊书院关系匪浅。

这个比例有多少呢?

足足七成。

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比例,若是削官,削的便是淡泊书院的爪牙鹰犬,亏损最大的就是淡泊书院,而这是淡泊书院万万不能接受的。

权力向来都是自下而上的。

陛下之所以是陛下,是因为百官效忠。

而世家之所以是世家,是因为占据了基层官员的份额。

权力并非来源于职位,亦或是某块受命于天的玉玺。

权力的本质,就是话语权。

而如今,朝野基层官员被各大世家所把控,而这些世家大多和淡泊书院关系匪浅,其中的不少士人甚至就出自淡泊书院,而这股力量杂糅融合,凝聚而成了一尊庞大的参天大树。

染指皇权,共治天下。

历任大方皇帝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心削官,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世家依旧在,皇帝却换了几茬。

世家的根深蒂固,就连过江猛龙董承都不敢轻易染指。

何况谢述?

再者谢家四世三公,从广义上来说,谢述自己就是世家的一员,削官,岂非自掘坟墓?

对此,谢述异常平静,甚至有些想笑:“郭先生,我想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说的削官,并非一刀切到底,而是有计划有类别的削除不做事的冗官。”

“打个比方,一个小小的吏部,竟有上百名官员,一条律令下发竟然要经过上百道手!何其不便?”

“我想不少干实事的官员,也看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王八蛋很不爽了吧?”

“身居高位,却不担责,不做事,光拿钱,这些人难道不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