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武县,创设于西汉高帝五年时,县城东关内有一座善护寺,而在善护寺内有一座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的古塔,更为著名。
这座古塔为平面六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全塔高近十六丈,造型挺拔秀丽,气势庄严雄伟,此塔名为玲珑塔,又有徽塔、雁塔的别称。
更因这玲珑塔是善护寺的镇寺之宝,故亦称善护寺塔,在善护寺内还有一尊塔铭,上面记载大明万历辛丑年间曾重修过此塔。
据《重修宝塔记》记述,善护寺规模宏大,内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而重修宝塔则是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首悟节主持,善人赵仁偕、赵九时、赵九思等人负责施工的。
别处的古塔层级均为奇数,唯独此塔是高十二层,为偶数。
原因乃是这里自古以来既为黄泛区,塔的最底下一层早被泥沙淤在地下,所以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层,而地下其实还有一层。
这灵笼塔的北面原有一塔门,早被历史的风尘湮灭于地下,只剩下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之上,现在的塔门设在了南面,是后人将原来塔身二层的窗户改建而成。
即使在万历辛丑年间重修此塔时,也只是修缮了玲珑塔的上层建筑,并未向下挖掘修缮地基,所以如今也是只能看到十二层塔身。
其实,关于原武县还有两则颇为神奇的传说,分别与楚庄王和大明开国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有关!
其一是关于楚庄王与黄河龙神的传说,当年楚庄王为了成为春秋之霸主,亲自率领楚国大军进攻郑国,曾在黄河上遭遇风浪,便许愿但只击败敌国,便盛大祭祀黄河龙神,后来他果然成功击败晋国与郑国,便依照当初的许诺,在原武这块地方祭祀黄河五龙神。
如今在原武县城的西街上,便有一座三进的五龙庙,因庙内有一个大池塘,内有五座喷泉日夜喷涌不绝,所以又名五龙池。
这座五龙庙内有三座大殿分割成三进大院,第一排大殿供奉的即为伍氏兄弟的五龙“霖雨苍生”殿,里面并排供奉着大龙王伍焕、二龙王伍臣、三龙王伍保、四龙王伍青和五龙王伍和之神位。
其二,便是有关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城隍爷的故事,说的是大明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因想要迁都开封或洛阳,便借机乘坐龙舟游历黄河,时有大臣从安全角度考虑说黄河“无风三尺浪,风起浪滔天”,劝他改走陆路。
可太祖皇帝自视乃真龙天子,当人神共畏,就算是黄河上的凶风恶浪也得让他三分,游兴益发高涨,完全不听众人的劝说。
当龙船逆流而上游至原武地界时,猛然间狂风大作,河面上烟波浩渺,风浪不知疲倦地向龙舟发起无情冲击,浪花排着队冲上船舱,情势已然十分危急。
太祖皇帝也是龙颜大变,悔之不迭!
然就是众人绝望之际,忽见一帮身穿原武府衙号服的队伍,突然出现且围护住了龙舟,拥着龙船平平稳稳地靠上了北岸的码头,还没等朱元璋来得及封赏,这帮突然出现的人马却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不见。
恰在此时,又闻报原武县令前来迎驾,他方悟之前救驾的队伍乃是原武城隍爷的人马,接着又见原武县令治理有方,物阜民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到处一派祥和景象,心中顿觉十分满意。
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遂敕封原武城隍为“显佑伯”,官拜四品,颁敕文碑,修建府衙,紧接着在第二年,又正式下旨规定大明各州县均设城隍庙,供奉城隍神爷爷并加以祭祀,延续至今,香火一直旺盛不衰。
而这原武县城的城隍庙,就在县城的东街上,有一对大石狮子守护在庙门前,座北朝南的布局依次为前殿、中殿、拜殿至大殿,共有四进深的院落。
庙门前的东街也素为原武县城内的繁华地段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城隍庙的香火鼎盛之故。
原武县东距阳武县三十六里,北距新乡八十里,西距九十里,南面与郑州隔黄河相望,相距约一百五十余里。
其与开封府城也只隔二百余里路程,不过,这只是直线距离,若以大军行进的实际距离来论,差不多近三百里的路程,若是轻装急进,三四日内即可进抵开封城下。
而且原武位于黄河北岸,闯贼既不能对此地展开攻击,也不能进行有效侦察,最适合大军与器械粮草辎重囤积。
早在永宁伯到来之前,陈忠便已经率领沇河营一部兵马,先期赶至原武县东南二十多里外的黄河北岸,砍伐树木,挖掘沟渠饮水,布置大军驻营等一应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