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真实历史上,祖承训的这次攻击就遭到了失败!但是这次失败的更惨,五千余骑兵损失了接近三千人,辎重全部丢失!剩下的不说各个带伤也差不多了,完全丧失了战斗力!至于说俘虏肯定是没有的!落在了倭人手里怎么可能还活着?
消息传回京师,朝廷震动!他们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惨痛的失败!而徐希皋等人也不再嘟嘟囔囔说什么错过功劳的话,纷纷表示愿意接受刘昊嘉的调度!
经过这次惨痛的失败之后,朝廷上下彻底清醒过来!这时他们才意识到,他们并不是在同部落作战,而是同一个国家在开战!于是朝廷下令再次抽调人马作战。
这次按照万历帝的要求,明军调集了将近5万人的军队!其中包含一万五千余名骑兵,三百余门各种火炮,准备入朝作战!
就在大明上下都将注意力放在朝鲜的时候,刘昊嘉却把注意力转向了宁夏镇!因为哱拜的叛乱就快开始了!而且刘昊嘉安排的探子送来消息说哱拜的行为颇为反常,经常接触各级军官。
看到消息刘昊嘉就知道哱拜要造反了!不过他并不因为有了机会而开心,反而是暗自叹息!因为哱拜对于大明的贡献还是非常多的,他之所以叛乱是和文官们的短视贪婪分不开的!
《明史》记载,哱拜是西部人,嘉靖时期他得罪族长,父兄也抛弃了他,走投无路的哱拜只得投降明朝。这里的西部人,史学界并无明确结论。
《明史纪事本末》是最早明确地将他说成是“鞑靼种”的史料。但这些书皆成于清代,时代久远,可信度尚存疑。而明代的《两朝平壤录》说哱拜是“黄毛达子,后投黄台吉”。
由于黄台吉凶狠又善猜忌,哱拜遂拉拢三百多人投奔宁夏镇请降,当时的总督王崇古接纳了他。而黄毛达子明代史料也多次提到,大致是蒙古兀良哈部的一支。比如《万历武功录》中说“和林地则黄毛诸鞑虏居之”。《译语》中说“北曰兀良哈,甚骁勇,负瀚海而居,虏中呼为黄毛。”
历史上俺答汗曾六征兀良哈,其中第二次征伐,双方就在位于甘、宁一带的布尔哈图汗交战,所以哱拜在宁夏一带归附黄台吉是可信的。
而这个黄台吉不是皇太极的错别字,黄台吉是蒙古太子的尊称。明代后期,蒙古诸部出现了诸多黄台吉,着名的有俺答汗之子、土默特部的辛爱黄台吉,祆儿都司部的切尽黄台吉。至于哱拜投降的是哪个黄台吉,就不可知了。
哱拜投降明朝的时候正是明蒙冲突激烈之时,九边烽火频发,为了抵抗蒙古入侵,九边相继扩军,其中宁夏王崇古专门招抚蒙古人,“一岁中降者逾二千人”。王崇古用蒙古降人组建精锐部队,“丰其廪,号为家丁”,“建牙则列侍卫,出征则为选锋”。
降明之后,哱拜在明朝混得一般,他以军功起家,作战勇猛,长臂善射,熟悉蒙古地理,经常率明军出边深入蒙古境内二三百里,袭击蒙古营帐,歼灭老弱,掠夺牛羊。靠近宁夏的蒙古人畏之如虎,
“虏妇呼拜来,胡雏不敢夜啼”,颇有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意思。由于哱拜的存在,“宁镇三百里外无虏马迹”,王崇古因此保举哱拜为游击将军。一个蒙古降人,就成了大明军官。
俺答封贡后,明蒙停战,哱拜被禁止出塞掠夺,自此他的职责就变成维护边境治安。1582年,宁夏镇灵州守军杨文遇发动兵变,杀灵州将军许汝维,朝廷令哱拜入灵州平叛。哱拜平叛成功,捕杀了杨文遇和其同党多人。
1578年,宁夏一带蒙古部落又有犯边的趋势,哱拜紧急赶往边境加强军备,致使蒙古又安稳下来。哱拜自降明以来历经20年,最后升至宁夏镇副总兵,在宁夏颇有威望,尤其是他凭借蒙古人身份,招募了2000多同族作为自己的亲信,“真虏家丁二千余人”,这些人是此后他造反的核心力量。
哱拜为异族出身,明朝不乏有人用夷夏之防来鄙视哱拜。比如1579年,宁夏镇选游击将军升职,王崇古推荐哱拜,但朝中给事中们坚决反对,理由仅仅因为他是降夷。
此后经过宁夏地方官、陕西巡抚、兵部尚书梁梦龙和王崇古反复运作,至1580年,哱拜才被艰难地升为参将。可见虽然哱拜战功赫赫,但出身问题仍然使他在明朝举步维艰。
在这种情况下,1589年,新宁夏巡抚党馨的到来加剧了哱拜对汉人的仇视。此时哱拜已经退休,闲居银川城,但党馨认为哱拜异族“势重难制,每事裁抑之。”
1590年,青海蒙古入侵洮州、河州,河套的蒙古祆儿都司部也西进,协助青海蒙古。明朝派郑洛前往河州处理明蒙冲突,已经退休的哱拜便再度上马率领自己的2000家丁护送郑洛西行。郑洛成功平定青海蒙古,此后哱拜返回宁夏。
但哱拜不仅没有被奖赏,党馨反而还说哱拜冒领兵饷,打算追究其罪责,并停发士兵冬衣和克扣月薪。在这种情况下,万历二十年(1592年)2月18日,宁夏镇兵刘东旸率众哗变,杀死巡抚党馨、兵备副使石继云,逼死总兵张维忠后,刘东旸自称总兵,占据宁夏镇首府银川城,拥哱拜为首领。随后叛军上书朝廷,要求朝廷实授诸官职,如同西夏李元昊割据西北,否则就要联络蒙古同攻陕西。
所以说哱拜虽然说起兵造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作为一个坚定的汉民族主义者,同时为了得到更高的权势,也为了能够通过一场战争彻底解决西北的不安定,可以是刘昊嘉放纵了这次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