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太子出奔

鹅的三国 中更 1408 字 1个月前

而刘静已经表现出来这方面的特质,年轻人天真、仁善一些是正常的,以后经历的多了,自然会改变。

在军事、求学方面,刘静有天赋,也有该有的学习态度。

偏偏与关中那个大司马关系良好,这就让很多人十分矛盾,既想跟着刘静平安落地,又怕刘静未来搞集权,又或者血淋淋完成集权后,反而出卖朝廷,率先投降关中。

所以刘静身边人员复杂,有支持他与关中保持亲密关系的投降派,也有支持他未来强权治理朝廷的战争派,也不缺混日子的人。

刘馥身为皇帝没有多少自由,反而刘静十分自由,各派都希望刘静能按着预想的道路发展。

丞相张昭的立场十分扭曲,一方面主张对内强硬治理,这种主张被持政理念宽和的刘馥压制;而另一边张昭对外又很软,甚至拒绝与齐王曹操、赵王袁尚、鄂王黄祖以及长沙国合作。

就保留江淮区域,保境安民,以待时变。

张昭绝不是一个人,徐淮人、兖豫二州士人都是张昭的支持者。

说到底,张昭奉行的还是孙策时期的路线,往死压榨、收拾江东大姓,对外妥协,能守就守,不能守就投降……反正跳槽之后,也不影响张昭的公卿之位。

现在甚至为了讨好关中,张昭连儿子都派到关中求学去了。

关中不驱逐,张昭也不召回。

朝中有这样的国相,陆议也是很无奈。

江北士人支持张昭也就算了,江东本土士人也有许多人支持张昭……甚至不乏吹捧之人。

之前荆州争夺战,同意开战的是张昭,不肯退兵的也是张昭。

陆议能有什么办法?

只能去打山越,积蓄实力。

不管以后形势怎么变,手里抓着讨伐山越的功勋与山越精兵、人口,他怎么都能得到优待。

至于朝堂之事,他也预感到内部积蓄、即将爆发的矛盾,也不想深入参与。

思想混乱,立场不坚定,时刻都在变动,这让前线负责人难以是从。

这段时间他也算是看明白了,朝廷的问题不在于张昭一人,最关键的还是皇帝刘馥的态度。

从根子上来说,刘馥就不愿称帝,没有玉石俱焚、破釜沉舟的决心。

皇帝都这样摆烂,太子又想着去关中看热闹,他陆议还能干什么?

关中对外战争越是璀璨,吏民休养越是效果卓群,那刘馥对抗关中的意志就越涣散。

这让荆州方面的仗根本没法打,惹不起,只好来打山越。

也懒的去管荆州战场怎么变,眼不见心不烦。

刘静邀请陆议失败,也就返回东宫,所谓的东宫,目前营造的规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