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题目,陆文渊微微一顿,而后向上方行礼道:“敢问卢圣。”
“对方出的题目超过了儒道经义的范畴,是否不合规矩?”
卢圣还未开口,司大人略带讥讽道:“儒道源远流长,如今已是博纳百家之长。”
“只知本经可得不到浩然长河诸位先贤的认可。”
卢圣:“说的不错,儒道若想要走到高处,需吸纳百家之长,化作自己的道理来印证浩然。”
侍讲唐大人嘲讽道:“小子,答不上来了吧!”
“你才多大?读过多少书?”
“我们翰林院自大周开国以来,收纳各方藏书,不说收纳天下珍藏,但也是藏书最全的地方之一!”
“吾等翰林院学士,每日都要勤勉读书,囊括百家之学。”
“就算你得到浩然长河的认可,成就大儒,又能有多少学识底蕴?如何与吾等相比?”
“若是吾等输给你这小子,那才是全天下的笑话!”
陆文渊微微扬眉:“哦,是吗?”
他冲着上空回礼道:“既如此,学生没问题了。”
陆文渊看了看四周,轻笑道:“读书一事,岂能因时间长短而决定学识渊博?”
“若是如此,古时也不会有儒道圣贤一夜入道之说了。”
陆文渊目光微冷:“读书在于开悟!”
“在我看来,尔等不过死读书,读死书,读书...”
陆文渊周身浩然金光大放:“死!”
在场诸人闻之色变。
“嘶~,这陆文渊,说的不只是翰林院的人吧?胆子真大啊。”
“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总结的好啊,甚妙!”
“大周儒道发展至今,科举繁荣,已经有僵硬套话的迹象了,现在不就是有这么一批人吗?”
“话虽如此,但还是太过了。”
“过?老夫倒觉得一点都不为过,反而是警示格言!老夫觉得,他更多指的是如今的科举,就比如这搭截题,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出,少了儒道的文雅灵气,再这样下去,不出几代,大周朝堂上百官恐是僵化呆板的读书人了,这样的人,还能称作读书人吗?”
此话一出,席上众人思绪纷纷,卢圣满意的点点头,浩然论台的出现,起初就是为了争辩探讨儒道的未来,促进儒道的发展。
辩论验证而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