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下一本,我还是想尝试改变,骨子里还是有那么点固执,哈哈。
这本书,自我总结下来,感觉就是想的太多,导致给读者的感官不好。书评也证明了。
小说嘛,其实内核就是情绪,能把“爽”这个点写好就算成功了,剧情简单直白一点也没什么。
可惜我想的太多,或者内心想要的太多,所以造就了现在的困境。
写书的感官和看书的感官是很不一样的。
打个比方,书开头韩翎遥出场的那一幕,有位读者评论的很对,出现的太突兀了,人物发展讲究个草灰蛇线,嗯,给我上了一课,增加一点修行点,嘿嘿。
还有很多地方,我觉得无关大雅,却在人设感官上有很不好的感觉,因为我的思维里想的是总体剧情,怎么过,如何过,什么困难,整体我都知道,这是一种宏观的角度。
而读者是微观的角度,他是以现有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他不知道后续的内容,剧情发展。
但我很清楚的知道,所以就造就了微观上,人物有难受的感官,还有叙述表达上的问题,也就是俗称的“毒点”。
等什么时候作者能将这个宏观微观的问题平衡了,兼顾了,也就是个成熟稳固的作者了,很显然,我还需要修行。
其实那时候,我根本没意识到爽文的核心点,中心还是按着本能来写,也是后来看评论,写着写着才慢慢的意识到了。
说到底,还是骨子里那点文青病作祟,自己修行不够,所以才造就了这样的地步。
每写一本书,就是心灵的一次历程。
也许,作者就是在这样的历程中不断成长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