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8章:东京攻防战(上)

就在浓尾大战进行的同时,本州东北地区的战况,也发现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趁着武田和伊达两家主力都被秦军牵制,五万明倭混合军在常遇春的率领下,瞅准机会突袭两国后方,并大获全胜,一举占领两家近半的领地。

但随着吴起和王翦撤军,武田和伊达两家的主力获得解放,并回援后方,明军在本州东北的攻略也慢了下来。

由于抢占了先机的缘故,明军在前期的大战中,不但没损失多少兵力,反而还越打越多,兵力暴涨到了八万众。

反观武田和伊达联军,前期付出了极大的损失,总兵力也下降到九万,而且因惨败于秦军之手的缘故,大军士气低迷,以至于在接下来的大战中,依旧被明军打的节节败退。

眼见两家联手也依旧不敌明军,武田信玄为了逆转局势,遣使入北海道,向蛎崎家求援。

北海道地广人稀,哪怕只有蛎崎家这一个势力,也依旧是东瀛十国中倒数的存在。

对马海战,水军的全军覆没,蛎崎信广就已经被吓到了,之后的大战也就没有在参与。

但这次不一样,北海道离本州东北地区,仅仅只有一江之隔。

若是东北地区彻底沦陷的话,那北海道的蛎崎家还能幸免吗?蛎崎信广不敢赌。

在武田家使者的游说下,蛎崎信广决定出兵四万大军,前去支援武田和伊达家。

留守四国岛的朱棣,自然也知道蛎崎家的存在,并且一直防着蛎崎家会突然参战,于是提前在北海道安插了不少探子,以及花费重金收买蛎崎家的高层,并且颇具成效。

蛎崎信广才准备出兵,内部的叛徒,就把消息传给了朱棣。

在收到蛎崎家决定参战的消息后,朱棣果断率领两万水军,北上北海道,突袭了蛎崎家的水军,并击沉了蛎崎全部的战船。

仅此一战,蛎崎家好不容易恢复的五千水军,以及一万步兵,全部葬身大海。

蛎崎的家水军全军覆没后,已经没了战船运输士兵,就算还有,也过不了明国水军的那一关,显然是无法在支援武田和伊达了。

失去了蛎崎家的援助,武田和伊达两家,又无法独自击败明军,伤亡不断累计下,兵力也越来越少,逐渐被明军一点一点的赶出了东北。

武田伊达联军之中,既有武田信玄这样的高级统帅,又有大岳丸这等战神,却依旧不敌明军,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明军主将常遇春的指挥能力,并不武田信玄强太多,但却又三尊战神级猛将,而倭军却只有大岳丸一人。

哪怕是夏鲁奇留守四国岛,并未参于道东北大战当,明军也依旧出动了常茂和王彦章这两尊战神。

武田信玄仅凭大岳丸一人,显然对付不了常茂和王彦章,多次交手,屡战屡败,身上的伤势也不断加重,最终被王彦章所生擒于马下。

在大岳丸被擒后,武田伊达联军中,在无人能抵挡常茂和王彦章。

所以,哪怕武田信玄的指挥没有任何错误,也依旧不敌常遇春,被打的节节败退,损兵折将。

照这个架势,武田和伊达两家,被明军彻底驱逐出东北地区,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武田信玄也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为自己预留了后路,一旦最后还是守不住的话,他将率武田和伊达家的残军,退入关东地区,依附于织田家继续抵抗。

总之,投降是绝不可能的。

本州东北部,明军凭借一己之力,独战武田、伊达、常蛎三家,并即将以明军的胜利而告终。

千里之外,本州中部的浓尾地区,秦魏宋吴四国联军vs织田德川两国两军,四国联军也即将在东京城完成会师。

浓尾西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联手,也依旧挡不住魏宋吴三国联军。

魏宋吴三国联军之中,不但拥有五尊战神,更有虎豹骑、解烦军、天武军这些精锐。

反观织田德川联军中,实力最强的将领,不过是本多忠胜这位神将,而精锐又是在近畿大战中被消耗了大半,又怎么可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三国联军?

浓尾西部战场,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被魏宋吴三国打的节节败退、损兵折将,而东部战场那边的情况则还要更差。

面对周瑜的十二万大军,真田幸村和明智光秀,明明拥有十万大军,却连一个月都没坚持住,在接连丢了骏河国和远江国后,如今连三河国都丢了大半,手中兵力更是只剩下三万众。

一旦三河国彻底沦陷,秦军也就可以攻入尾张国,到时东瀛帝国的都城东京,也就暴露在了秦军的铁蹄之下。

在收到三河国第一坚城,冈崎城,被秦军攻破的消息后,织田信长就知道三河国守不住了,于是下令让前线的军队收缩防线,集中兵力防守尾张国,全力死守都城东京。

东京攻防战,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