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这份文件的核心只有1条,中美两国公开的外交政策是可信的。
表里1致是关系进1步发展的前提,这1密约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双方之间的不信任。
而到了今年初,中美两国国会再度对《排华法案》与《限美规定》进行修正,开始逐渐放宽双方公民的行动。
不过,由于双方对于英法的警惕,两国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都是放在1些私人环境下交流的,比如南京的愚园,亦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别墅,与会者也都是尽可能选择比较私人的身份,例如长期以罗斯福私人顾问为身份出席的塔夫脱。
双方在太平洋问题上磨磨蹭蹭也谈了1年时间了,不能说成果斐然,也可以称作收效甚微,日本和菲律宾本来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而真正想要讨论的太平洋势力划界和海军情况这两个主题,后者倒是进展比较快,但前者仍然纠缠不断。
互相通报海军情况,哪怕只是最低程度的通报也对双方互信有着莫大的帮助,在这方面,中国和美国是有的谈的,毕竟中美两国都没有参与欧洲军备竞赛的意思,在这方面双方的共识比较大,美国也愿意考虑限制太平洋舰队规模的提案。
双方在7月中旬达成了1份共识,约定了双方互相通报对方主力舰的基本情况,具体数据不用知道,只需要知道现在有几艘船,以及船的大致吨位和口径,尽可能的降低太平洋地区爆发冲突的可能。
很显然,这份密约对于中国来说是比较有利的,避免了太平洋地区的军备竞赛,有效缓解中国的压力,而对于美国来说,能够确定中国的现状对于美国海军确定和修改太平洋计划有着1定的帮助。
但相比于这份密约,关于太平洋地区的势力划分就显得不那么美妙了。
虽然中国的手目前只伸到了东瀛列岛,但中国显然不可能接受美国提出的以威克岛—日本缓冲带的提案。
因为中枢已经有了对北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等德国太平洋殖民地的战争计划,这1块地不可能划为缓冲区,否则在接下来进行相关行动时就会受到美国更多的掣肘。
所以说,这些谈判本身就没有物质基础,不成功也是情理之中了,更何况,这还没有考虑到英国和德国的意见。
因此,双方最终放弃了相关的谈判,变成了所谓的太平洋声明,同时依然将海军作为首要的谈判目标,准备在共识的基础上签订1份协约。
协约的核心内容只有1条,中美两国互相通报海军近况,预防突发事件导致的太平洋地区局势紧张。
但双方并没有立即公开这份协约,而是继续掩盖,准备挑1个更合适的机会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