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阴云密布

家祖左宗棠 白社桑落 1647 字 7个月前

毕竟,协约国和同盟国又不是北约,双方的可活动区间还很大。

当时间来到1913年12月,迁延1年多的第1次巴尔干战争,也应当是最后1次了,在经济和国内外压力下,双方终于是同意坐下来和谈了。

巴尔干同盟在这场战争中已经走到头了,奥斯曼面临着连年的战争、扩军、政变、改革,早已没了脾气,双方就当前的界限签订了条约,奥斯曼失去了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地,但也促使巴尔干诸国开始了新1轮的内斗。

至于战场之外,下场的两大列强,奥匈帝国和沙皇俄国实际上已经走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奥匈帝国内部纷争不断,斐迪南大公1派希望向奥匈联合1样合并斯拉夫族,将这个2元帝国变成3元帝国以续命,但遭到了皇帝的反对。

俄国就更不用说了,由于1905年大革命的变化,俄国内部自由派势力远大于彼时,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多次万人大游行中,第3杜马最终在1913年下半年解散,第4杜马召开,俄国又重启了立宪进程,并加速了军改。

而德国内部也是相当的矛盾,海6矛盾某种意义上可以与日本有得1拼,6军希望开战,海军还想等等,德皇只表示给奥匈站台,结果6军直接跑去蛊惑人家开战了,而且是不告诉海军的那种。

另外还有德意志帝国内部民间和军方的冲突,及帝国6军著名的“冯军官团”和德国总理在是战是和上的矛盾。

再加上备战顺利,俄国加速军改等刺激因素,德国已经在战争的边缘了,有没有萨拉热窝对于德国来说没有区别。

在来自东方的蝴蝶翅膀下,历史的细节已然发生了变化。

世界在1914年之后陷入了宁静,巴尔干战争结束,奥斯曼帝国开始了新政,同时,由于巴尔干领土的损失,伊斯坦布尔现在就只剩下达达尼尔海峡了。

因此,1914年5月,奥斯曼帝国与奥匈帝国签署了海军同盟条约,算是上了同盟国的贼船了。

但奥匈帝国现在也是自身难保的泥菩萨,国内的分裂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矛盾必然从此爆发。

随着奥斯曼帝国选定方向,各国均已明悟,开始了最后1轮外交努力。

而处于漩涡中心的是3个国家——

意大利、中国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