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黄金的时代(三)

家祖左宗棠 白社桑落 1723 字 5个月前

除了奥匈两国,捷克等国也提供了支援,给国际旅的武器也是无偿的,而给苏德的武器则是较低价转让。

205旅收到了3000余支毛瑟g98步枪,78余门mg08和mg15机枪,6门75mm火炮和40多门各类型迫击炮,其中不乏后装药的重型迫击炮。

除此之外十几部电话和无线电,少量的冲锋枪、霰弹枪、反坦克枪、平射炮和大量的钢盔及其他工具。

就装备情况来说,可见这几年对德国军工业造成的损伤,但从侧面也能看出工业国的强大。

“各位好,我是周振华,暂代205旅旅长。”

简短的开场白后,周振华看向台下的众人,1张张年轻的面孔。

周振华作为亚洲左盟的志愿者代表,只是暂代205旅的旅长,后面还需要从底下的营长中选出来1个旅长。

这时,1句英语突然传来:“指挥官先生,既然92营已经建成,请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上战场?”

众人看向声音来源地,1个淡金色头发的年轻人举起了手。

第53营“地火焰”营营长蒂博·弗格森,美国海军6战队上尉,也是1个帆船爱好者,在德国革命之后,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横渡大西洋来到了德国,做事十分有激情。

弗格森的话立即引起了其他人的共情,纷纷起哄:

“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教训这些狂妄的专制暴君了。”

“我们已经训练1个多月了,还要继续训练下去吗?”

“……”

“稍等,弗格森,各位,我对于各位的热情感到高兴,但92营还需要适应训练,我们只需要等待司令部的调令。”

周振华压了压手,将声音压了下来,随即进行了新的安排。

对于1名将领而言,能拥有1群无需担心士气的麾下毫无疑问是做梦也求不来的。

而国际纵队恰恰是这样1支士气几乎无穷无尽的军队,历经诸多不易和危险、跨越万水千山、远赴异国他乡来到这里的志愿者们相当于已经经历过了1次磨砺和筛选,意志不坚定的人几乎不可能来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