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没有你,我和二哥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我们该该感谢你啊!”老三也赶忙扶起韩信。
“其实我们该感谢的是魂界之主,没有他的新政,魂界不可能有如今繁荣的景象,魂主的安排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能与二位贤弟在魂界度过两千余年的时间,是韩信此一世最大的幸事。”
“哈哈,大哥说得对,能与大哥三弟一起修炼也是我张良的荣幸,让我们一起走完这最后的一程,然后重开一世,希望这一世我们还能做兄弟。”老二张良双手分别搭在韩信与三弟的肩上高兴的说道。
老三被二哥张良的话所感染,也将双臂搭在两人肩上说道:“这一世,我萧何还和两位哥哥做兄弟。”
“哈哈,好!好!让我们手牵手一起走完这最后的一段路。”韩信大笑,拉着张良和萧何的手,大踏步向白色平台走去。
潘欣宇看着一身豪气的三人,觉得他们的名字很熟悉,脑海中出现了地球文明的历史,汉初三杰的名字浮现于眼前。潘欣宇摇头一笑,不知这三位与汉初三杰有没有关系。
张良的豪言“重开一世”久久在潘欣宇脑中回荡,看着白色平台上数不清的灵魂体,又看向白色平台通往轮回之门的通道,这数不清的灵魂不就是在等待进入轮回之门重开下一世吗!这不就是宇宙智慧生命生生不息,不断轮回的过程吗?至少现在这种情况潘欣宇没有看出冥界有什么问题。
潘欣宇的目光离开张良等人,再次回到了黑白两个平台之上,看着平台上以及通道内不断涌动的灵魂体,虽然她进入冥界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她实实在在看到这个真实场景之后还是被震撼到了,她心中感慨,轮回之门恐怕是宇宙中最高效和稳定的设施,就看这时时刻刻进出的灵魂体以及轮回之门已存在的时间,可想而知轮回之门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有多强,绝对是整个宇宙中最强的存在。
潘欣宇已经在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两个平台上的灵魂都井然有序地按照规矩执行,张良三人这个小插曲算是其中的一点趣事吧,潘欣宇准备离开这里,往冥界的深处继续探索,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了解冥界的大致情况。
潘欣宇向着黑白平台的后方继续前进,这里同样有山有水,只是颜色很是单调,只是灰白或者灰黑色,看着就让人有种不舒服的感觉,当然,这个看着不舒服的目前只有潘欣宇一人,因为她是这里唯一的活物。
一路上除了这些颜色单调的山水外,就是数不清的灵魂体在路上涌动,潘欣宇顺着两行相背而行的灵魂体向远端望去,隐约能看到远处有一座城池,潘欣宇心想,这或许就是韩信刚才提到的万千城吧。
潘欣宇进入冥界一直到现在都待在虚空之眼的次元空间中,她担心自己强大的灵魂一旦直接出现在冥界可能会引起冥界强者的恐慌,若只是处理掉这些个冥界强者就能解决冥界的危机,潘欣宇也用不着亲自来到冥界,直接派小九,甚至是让元素带上镇魂之矛来就能解决。
这一次,潘欣宇准备找到冥界试图影响外界的根本原因,找到这个原因灭而又生的根源所在,同样也想找到始祖之神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所以,潘欣宇决定先不用个人能力去向冥界隐藏在背后的强者施加压力,目前就在冥界做一个最普通的“人”,从底层去了解冥界的现状。
潘欣宇的这个决定,让她想起了当初从松山村被迫迁移的往事,想起了老师罗宇对自己的帮助,想起了与好友图拉扬他们相遇的情景,想起了与侠盗小队一起冒险的经历,想起了大周保卫战的惨烈。
一直以来,潘欣宇遇到的问题一件接着一件,一件比一件重要,一件又比一件更难处理,让她不可能有长的时间去感受亲情和友情。人间百态,众生百相,万事无常,万般滋味,皆是生活!这些体验正是潘欣宇所未感受过的。
如今,万神殿有小九和元素在,可保外界无忧,潘欣宇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冥界的问题,那些灵魂能够重开一世,潘欣宇现在也可以在冥界“重开一世”,融入到冥界的社会之中,体验人间百态的同时找到冥界问题的根源。
潘欣宇准备随机找到一个从轮回之门回到冥界的灵魂体,将自己的一丝灵魂与这个灵魂体的灵魂相互调换,同时潘欣宇不准备让这一丝灵魂带有记忆,这样就不用担心被冥界的强者发现她来到冥界的事情,因为潘欣宇不准备找一个灵魂强度太高的灵魂体,而且,进入冥界的灵魂记忆都会被轮回之门去除。
而潘欣宇的本体继续留在虚空之眼的次元空间内,监视这唯一一条冥界与外界的唯一通道,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潘欣宇观察了一下去往远处城池灵魂体队伍,找到一个灵魂强度相当于高阶职业的灵魂体,在次元平行空间内完成了灵魂的调换,完成这一切之后,潘欣宇本体回到了空中,这个“重开一世”的潘欣宇跟着灵魂体的大队伍向远处的城池走去。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潘欣宇放弃了与这个灵魂体的灵魂连接,灵魂体遇到的事情需要自己作出决定,一切情况都需要灵魂体自己去处理,探索冥界的过程得不到潘欣宇本体的任何帮助,完全靠自己。不过潘欣宇也不是什么准备都没做,她留给了这一丝灵魂与她自己一样超级恐怖的学习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一个名字——千金雨。
对于潘欣宇来说,这个灵魂体不被发现问题就没有风险,如果一定要说存在的风险,那就是这个灵魂体一旦出现问题甚至是“死亡”,潘欣宇将失去这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点点灵魂能量。
“老大,你这是做什么!”韩信的二弟见兄长这一拜,赶忙将他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