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日本人的前世今生

14年抗战往事 小墨垚 4193 字 1个月前

日本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中国人一直把日本人叫成倭人或者倭寇,把日本人看成是蛮夷相当鄙视,但在近代这货突然开始暴走,尤其是从1894年至1945年,从甲午战争开始,直到裕仁老鬼子宣布投降为止,这段时间日本人非常冲动,到处搞事。

这段时间其实也就51年,在中国人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的确算不上啥,但就是这区区51年时间里,日本人却给中国人留下最深的心灵创伤,看看现在各种抗日神剧就知道,国人对日本鬼子有多痛恨。

给人的感觉就是,日本就像一个不知道叫啥的邻居,一直以来都非常安静,最近几天也不知道吃啥了,突然开始狂躁起来,已经拿刀伤了好几个邻居了,还把邻居家的鸡鸭都抢跑了。

当然,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该懂得,情绪是最没用的东西,抛开仇恨,我们这次就聊聊日本当年为啥突然暴走?为啥不好好跟邻居们相处,要到处杀人放火?当一个国家社会矛盾很突出的时候,刁民们总是上街闹事,比如游行打砸抢烧之类的,每当这种时候,政府的压力就会很大,比如莫迪这段时间脑袋就很大,印度农民用拖拉机把首都给包围了。

当然,莫迪的压力其实还不算很大,因为印度农民还没到要饿死的地步,只是不满意自己赚的没以前多了,如果刁民真的活不下去了,那就不是堵路的问题了,可能要爆发革命了,革领导和地主老财的命。既然刁民闹事后果这么严重,那政府如何应对呢?每个国家的政府都集中了这个国家最聪明的头脑,肯定有应对办法,思路只有一个,就是转移刁民们的注意力,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办法一共有两个。

第一个办法:是挑起群众斗群众,美国人就非常擅长这个,比如颁布个政策,挑起墨西哥裔对黑人的不满,只要让其中一方感觉对方被偏袒了就行。

莫迪也把美国这招学到了,眼瞅着经济越来越烂,为转移刁民们的注意力,他颁布了身份认定政策,让国内的穆斯林感觉受到了强烈的歧视,引起印度国内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强烈对立,两伙人都非常冲动,互相砍杀,场面惨不忍睹,但没关系,这两伙人都没时间找莫迪的麻烦了,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第二个办法:发动对外战争,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国外,和国外都打起来了,这么劲爆的事情,很快就会转移刁民们的注意力。这招虽然好,但风险比较大,万一打输了就玩完了。

所以玩这种操作,对手一定要精心选择,这样才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但比较弱的对手不是那么好找的,印度这段时间就找错对象了,在中印边界陈兵几十万,光吵吵又不敢真动手,搞得现在非常尴尬,钱花了事情没办成,现在农民又开始闹事了,估计莫迪想死的心都有了。知道政府的这些套路以后,就可以开始聊日本为啥要发动侵华战争了。

1853年,日本在经历黑船事件之后,国内高层开始决心全面向西方学习,开始明治维新,很多人都觉得,明治维新搞的非常好,因为日本变得很强大,这属于典型的根据结果推过程,看到日本成绩好像可以,就觉得日本啥都学的很顺利。

要想知道日本学的是不是很顺利,复盘下日本当年的学习过程就知道了。

当初日本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想向西方学技术,怎么学?不可能日本人伸手欧洲人就给吧,得拿钱来买,比如英镑,那个时候正是日不落帝国辉煌的时候,全世界最硬通的货币就是英镑了。

日本人拿什么换英镑?日本这破地方,要啥没啥,除了地震和樱花,还有就是海里捞的几条咸鱼,英国人压根就看不上,日本人搞不来英镑,就买不来技术,咋个发展?

实际上吧,日本面临的是一个死结,如果没有外来因素,日本人的改革开放大概率就胎死腹中了,就跟越南的改革开放似的,如果大国不给机会,那就只能是喊喊而已。不过很快,属于日本人的机会就来了。

当时大英帝国表面威风凛凛,号称日不落帝国,实际上有苦难言,在欧洲和传统强国法国俄国打成一团,在亚洲也面临和俄国的竞争,实在感觉有点吃力,想在亚洲找个帮手。

英国看上了日本,日本这个国家吧,穷的要死,关键的是面积就这么大,人口就这么多,性格也不好,亚洲邻居们都不待见它,人见人嫌,非常适合当狗养,反正也翻不了天,养出来让它去咬俄国熊,岂不一举两得。于是日本的机会来了,日本不是没钱启动改革开放吗?大英帝国英格兰银行手把手的教日本发行国债,英格兰银行带头吃下,相当于大英帝国给日本人贷款,日本人拿着英镑再购买英国的技术和机器,就这样,日本人从纺织业开始发展。为啥英国工业革命是从织布机开始,日本工业化也要从纺织业开始呢?

世界上什么工业品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肯定是服装嘛,大家都要穿衣服,制作衣服需要布匹,所以纺织行业最适合搞批量化生产,也就是机器生产。当纺织行业发展起来以后,原料和布匹都需要运输,机器需要能源,就会催生对道路、交通、能源的需求,比如采矿、冶炼行业,这些就是重工业,当轻工业的规模足够大时,就可以支撑重工业的发展,从此工业迭代升级的轮子就转动起来,轻工业和重工业形成正反馈,农业国也就进化到工业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每一个从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国家,都要到十八层地狱走一遭,当年大英帝国搞工业革命的时候,雇佣童工,主要是价格便宜,每天工作18个小时,把小朋友当牲口使,工厂都使用小朋友了,很多成年人找不到工作,成为流浪街头的赤贫人员,根据马尔萨斯的建议,英国政府设立“光荣院”,把穷人其中集中关起来,进行生殖隔离,也就是男女分开,不允许繁衍后代,居住的环境就跟猪圈似的,尽量把穷人往死里整,这就是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的黑历史。

搞纺织业还需要大量资源,比如原材料棉花,没有棉花就没法织布,还要能源,比如煤炭,没有煤炭机器就没法运转,还要有铁矿,没有铁矿就没法修铁路和生产机器;即使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了,生产出来的布匹也要有销路才可以,要卖出去换成钱才是硬道理,不然生产的越多亏的越多。

所以工业化实在是太艰难了,截至目前为止,只有东亚中日韩和欧美几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其他国家只能在传统农业的泥潭里挣扎,这些国家老百姓的生活,和他们祖祖辈辈其实没什么差别,只能用贫穷愚昧无知来形容,不会有任何希望,虽然残酷,但确是现实。

大英帝国在工业化开始之前,已经在海外抢占了大批殖民地,解决了原材料来源和布匹销路问题,所以当工业革命孕育成熟的时候,一切都水到渠成,印度人和北美农场主帮他们种棉花,批量生产出来的布匹又返销给殖民地,反复的掠夺,在让殖民地人民一贫如洗的同时,让大英帝国的家底也厚实起来,别人都是给自己干活的,能不富吗?

日本搞明治维新,搞工业化,在英国资本的帮助下,开始小打小闹是没什么问题的,一旦要上规模的时候,问题就大了,日本有煤吗?有铁吗?纺织品有销路吗?很明显,这些都没有。既然啥都没有,还去搞什么工业化?这不是明显的开玩笑吗?

日本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感一直不是很强,中国人一直把日本人叫成倭人或者倭寇,把日本人看成是蛮夷相当鄙视,但在近代这货突然开始暴走,尤其是从1894年至1945年,从甲午战争开始,直到裕仁老鬼子宣布投降为止,这段时间日本人非常冲动,到处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