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办?原材料可以用钱买,关键是日本搞工业化已经欠了欧美一屁股债,哪里有钱买?产品市场就么得没办法了,当年大英帝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远万里跑到中国打了两次鸦片战争,才把中国市场打开,日本人的棉纱想卖到中国,不拿出点实力是不可能的。
只有靠抢了,抢谁?朝鲜是最理想的对象,可是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历史上,每次朝鲜出事,中国都出头帮忙,把日本打的屁滚尿流,所以对于日本,中国人是有心理优势的,压根就不虚这些矮个子的倭寇。
想抢点殖民地,中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既然绕不过去,那就翻过这个坎吧。
于是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日本完胜,中国惨败。
关于这场战争的分析很多,比如双方GDP的对比,或者海军吨位对比,双方军队指挥和纪律对比之类的,总之能找到很多北洋舰队失利的原因,我们在这里就不赘叙了。
我们从经济的角度谈谈这场战争的影响,发动战争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经济嘛。
日本人筹备战争的时候,需要大量资金,甲午海战主要动用的是海军嘛,海军是吞金兽,没钱可搞不起来。英国人当时做了个评估,觉得日本人有可能赢,于是决定投资日本,让日本在伦敦债券市场发行国债,英格兰银行率先购买,准备赌一把,赢了就赚的盆满钵满,输了就认栽,就日本这副德行,输了只能用咸鱼还债。
英国人赌对了,战胜国日本和大清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得到2亿两白银赔款,日本人根据事前的协议,把这笔巨款全部存入英格兰银行,一场战争,大清输个底掉,日本和大英帝国双赢。
日本人拿到赔款后,用这笔钱干了三件事情,首先是改造了自己的金融体系,由银本位制改成了金本位制,向欧美发达国家看齐;第二件事全面升级工业体系,有钱了嘛,从大英帝国购买各种技术,工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第三件事,急速扩充海军和陆军,把自己的爪牙打造的更加锋利。
通过甲午战争,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殖民地,台湾和朝鲜,第一次体会到殖民地的巨大好处,很快就养成了对外打劫的路径依赖,迅速确定下一个目标—中国东北。
当时日本还要求大清割让东三省,这就属于没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把自己当颗葱了,大英帝国提拔日本人,目的是想日本人既有当狗的能力,也要有当狗的觉悟,如果让日本人控制了中国东三省,那日本工业化就获得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地,比如煤炭和粮食之类的,那日本就会变成一头真正的狼,大英帝国还能愉快的控制吗?
俄国人更加不会答应,如果日本人真的完全占据东三省,俄熊当场就表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为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就这样,日本人想硬上东三省的行为被制止了,作为安慰,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东三省继续留在大清虚弱的怀抱。
俄国从康熙时代开始,就坚持不懈地在中国外东北搞事情,蝇营狗苟,持续了两个多世纪,终于等到大清虚的一比的绝妙机会,把外东北全部搞到手了,现在又对中国东三省垂涎三尺,早就把东三省内定为自己的地盘了。
日本作为新贵,和老帝国垂涎同一块地盘,就好像两条饿狗对同一块肥肉产生了想法,都在哈喇子横流,还能说啥?咬吧。
在战争爆发之前,日本人向英国主子进行了汇报,英国人很高兴,当年提拔日本人就是为了制衡俄国,现在终于到了日本人表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时候了,还说啥,马上同意。
俄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在日本之上,日本人不得不小心为上,一旦战败,日本难免割地赔款,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就要毁于一旦。
所以日本人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取得英国主子的同意后,首先在伦敦金融市场发行战争债券,主要购买者肯定是英格兰银行,战争的经费有着落了。
其次和英国人签订《英日同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俄国人为支援远东舰队,让波罗的海舰队跑了大半个地球,沿途大部分港口属于大英帝国,根据日英协议,压根就不向俄国舰队开放,搞的俄国人非常又累又饿,疲惫不堪,到达战场后,被以逸待劳的日本人直接歼灭了。
什么叫世界老大,实力就是从这些地方体现出来的,当年全球大部分的港口都在大英帝国控制之下,现在美国是老大,在全球都有军事基地,如果考虑和美国打海战,那就要考虑下从哪里获得补给了。
日本战胜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俄国,这在当年可是个爆炸性新闻,要知道,日本人自古以来的档次都是非常的LOW,即使打败了大清帝国,也没让大家觉得有啥了不起的,反正谁都可以欺负大清,甲午战争以后,大家看日本的感觉就好像现在看印度一样,印度人觉得自己很牛,大家觉得印度人又脏又臭。
日本击败俄国后意义就不一样了,就好比一个无名小卒在拳台上击倒泰森一样,任何以前瞧不起无名小卒的人,现在都要认真掂量掂量,是否能搞的过泰森?如果觉得自己搞不过泰森,那么在击败泰森的人面前,是不是要改变下自己的态度?
至此,在大英帝国的支持下,日本正式迈入世界强国俱乐部。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改革开放30年后,发展遇到了瓶颈,如果不能解决原料和能源来源以及市场的问题,日本的改革开放就到头了,并且这条路是不进则退,工业化搞不成,就只能当农民,继续吃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