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广东一省的财政力量支持全国的北伐战争,在宋子文看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广东一省的财力有限,能提供的税款也有限,根本不能应付北伐的无底洞需求。蒋介石不这么想,他觉得北伐正在紧要关头,前方将士在浴血奋战,正是用钱之际,宋子文不是财政部长吗?财政部长不就是搞钱的吗?搞不来钱你当啥部长?还不如一根烧火棍好使。
蒋介石指挥军队打仗,手底下的士兵都是些实在人,如果军饷不到位,他们可不会管谁是总司令,发动个兵变干掉蒋总司令,那是分分钟的事情,蒋介石心急如焚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两个人都有道理,两个人脾气都很大,两个人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两个人的关系迅速恶化。
如果换成其他人,依着蒋介石的脾气,早就派几个士兵用枪指着宋子文的脑袋了,可是宋子文是革命导师孙中山的小舅子,何况此时蒋介石正在对宋子文的妹妹宋美龄垂涎三尺,还指望宋子文能美言几句,虽然恨的牙根痒痒,也不敢拿宋子文怎么样。
如果不能搞到军费,战争就无法继续下去,甚至会遭遇失败,这些事情宋子文都明白,可是如果坚持开办银行的最基本原则,发行纸钞必须有对应的准备金,就无法解决军费问题,经过艰难的思考,宋子文放弃了原则,开始大肆印刷钞票,北伐军拿着纸钞,在市场上购买需要的物资,暂时解决了军费危机。
这种搞法就是打劫老百姓,在洪水一样的纸钞面前,通货膨胀来临,物价飞涨,再傻的人都明白了,广东国民政府开办的中央银行靠不住了,没人再信任该行发行的钞票,宋子文一手创立的中央银行基本快完蛋了。
国民革命军北伐势如破竹,取得节节胜利,风光背后是广州国民政府接近破产的事实。
1926年9月,在即将攻克武昌之际,蒋介石为了压制唐生智,向广州国民政府提出迁都武汉,迁都是大事,哪能说迁就迁?谭延闿开始没搭理他,结果在蒋介石一再要求下,在11月中旬,国民党中央决定派出6人先遣组,赴武汉调研迁都事宜,先遣组成员包括:宋庆龄(孙中山夫人)、鲍罗廷(苏联驻国民党代表)、宋子文、孙科(孙中山儿子)、徐谦(左派)、陈友仁(左派)。
这是一个妥妥的左派工作小组嘛,虽然武汉不能送给唐生智,但是也不能送给共产党啊,蒋介石急眼了,不顾礼仪,几乎用命令的口吻命令中央政府马上立刻全部迁到武汉,张静江和谭延闿不敢怠慢,没有等先遣小组的调查结果,决定1926年12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全部停止办公,12月7日和20日,分两批迁往武汉。
但是情况很快又发生了变化,宋庆龄和鲍罗廷到达武汉之后,受到武汉民众的热烈欢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北的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打土豪分田地和争取工人权益开展的如火如荼,此时的武汉已经变成了左派和共产党的地盘,让蒋介石感到极其害怕,如果迁都武汉,政府工作必然受到左派和共产党掣肘,国民党内还有蒋介石的立足之地吗?蒋介石迅速改变主意,不能去武汉,决定迁都南昌。
对于蒋介石近乎无赖的要求,武汉左派愤怒了,坚决反对迁都南昌,理由非常充分:反对个人独裁、提高党权、发扬民主等等,迁都之争爆发了,当然,这些口号虽然正确,但也只能喊喊而已,蒋介石当做没听到,没有任何影响。
真正能震慑蒋介石的,还是军费,哪怕是天塌下来都无所谓,如果一天没有军费,蒋介石就要玩完,手下的丘八们手里拿的都是枪,只要一天没领到军饷,蒋介石这个总司令就算干到头了,可是此时负责筹集和发放军费的宋子文,是属于武汉阵营的,此时,蒋介石对于其他人的态度都不关心,就是担心宋子文的态度。
宋子文也没让蒋介石失望,表示:如果国民政府不搬汉口,我再不给钱,看他们有什么办法!此话一出,蒋介石呆若木鸡,瞬间被武汉左派掐住喉咙,不得不在1927年元月中旬亲自到达武汉,和左派们协商迁都的事情。
蒋介石此刻已经陷入了思维死角,其实迁不迁都一点都不关键,压根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和武汉左派较劲,关键在于搞到军费,只要能搞到军费,蒋总司令在的地方就是首都!
徐桴(念浮)对这一切看的很通透,在1927年2月3日,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宋部长不发款显系赌气,故意刁难。然我军命脉操在宋手。请总座迅电慰勉之,先救目前之危,再图良法,万不可操之过急,致生重大影响。
这份电报说的再清楚不过了,让蒋介石恍然大悟,不再坚持在南昌建都的说辞,集中精力攻克江浙,利用昔日混上海滩的故旧关系,得到江浙财团的支持,这才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与武汉政府彻底翻脸。
后续蒋介石更进一步,走通宋霭龄的门路,搞定宋美龄,蒋介石变成宋子文的妹夫,成为一家人,关于这些的详细内容在前面几篇文章里介绍的比较详细了,从此枪杆子和财神结合起来,再也没有军阀是蒋介石的对手了。
从头到尾把蒋介石和金融结合的往事讲述一遍,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清楚的知道,如果没有钱,仗是打不起来的,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钱,仗是打不赢的,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那是绝对要栽跟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