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这么点风吹草动,史上大多的炸营事件大都由此引发。
军官肆意欺压,老兵结伙欺压,军中拉帮结派、明争暗斗现象非常严重!底层士兵所以没爆发激烈反抗,几乎全靠军纪弹压。
若再遇激烈交战,士气低落……
那么,凶残敌人与严酷上级!遥远家乡与近在咫尺的血腥!高压军纪下长期积累的压抑。都可能随着睡梦中某人一声惊啸…刹那间喷薄而出!使整体陷入歇斯底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所以,军中有严禁喧哗的条令。
二、人为制造混乱。
为何偷营都夜晚进行?除有夜色保护外,还能引发更大骚乱!甚至敌方炸营。
无论偷营还是兵变,很多都穿着敌方服装。
试想,当“战友”突然变成敌人!那么士兵第一反应,是拿起刀向身边人下手!甚至挟私报复,才能自保。然后砍成一锅粥,再砍红眼。
这也是大多的敌方偷营后,军队还久久不能平静的原因。
三、信息传递不畅。
军阵多以密集方阵为主,这样既可抗击敌方骑兵冲击,又能形成战阵合力,发挥最大杀伤效能。
但这种部署也有很大弊端。就是前列士兵视野开阔,能够看清战场形势变化;而后排视野范围很小,很难及时了解战场实际情况。
而战场瞬息万变,前排士兵可能已与敌人搏杀,但后排仍在焦躁不安等待中。若前方稍有不利,本就因战场血腥嘶吼,而极焦躁的后排士兵!很可能因军情信息传递不畅,而引发整体“异动”。
这是名将实施“主帅亡了”、“前军败了”,以少胜多名场面之因!毕竟大多士兵看不到整个形势。
所以,强军极重视基层的口令、旗号、鼓声号角训练!以保证军情准确传递。
且恐惧和压力会传染。一人惊,人人惊!若再遇上无能主帅,引发大规模的炸营将不可避免。
战史有记载的营啸不太多,因为很多都附会鬼神、讳莫如深。
《汉书…周亚夫传》:“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复定。”
周亚夫军细柳!被历代评为治军典范。然而这位治军高手,军中也发生炸营事件。可见,炸营有偶然性,但周亚夫的应对也堪称典范。
“七国之乱”,吴攻梁急,梁王多次向景帝大军统帅周亚夫求救。但周坚壁不出,皇帝诏书都没用。
周亚夫稳如老狗:派轻骑出吴、楚兵后,断其粮道。吴兵西进通路被梁国阻挡,粮草将尽!日子一长,自然不战自乱。
以一国之力对抗诸侯,周亚夫拖延术很高明,足以稳胜。
但这是高级军事机密,将士们并不知道。他们只看到对方耀武扬威,甚至已打下半壁江山!而自己这边被动挨打。所以人心惶惶,终于某晚发生“条侯军中夜惊,内相攻击,扰乱至帐下”。
而周亚夫的应对是“坚卧不起”。也就是啥也不管,等士兵疯狂劲过去。一般来说,只要不受新的刺激,这种狂乱状态不会持久。
果如周亚夫所料“顷之,复定”。
与周类似的还有东汉吴汉、三国张辽。
后汉书载:“吴汉为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皆还按部,汉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
吴汉所遇情况是偷营。他也是“坚卧不动”!兵士见主帅安然如故,于是回归各部,等军中镇定下来,吴汉选精兵夜击,大破贼寇。
张辽的情况则是兵变,他奉曹操之命驻扎长社。临出发时部队有人谋反,夜营惊乱不已,着起大火,全军都骚动不安,“临发,军有谋反者,夜惊乱火起,一军尽扰。”
有人建议立即执法镇压。张辽却对左右说:“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
传令军中:“不反者安坐。”然后,命亲兵立于中军大帐前,“有顷,即得首谋者,杀之。”营啸乃平。
不过,这类做法只适合于军纪严明的部队。《智囊·上智部·张辽》评价:“此皆以静制动之术,然非纪律素严,虽欲不动,不可得也。”
这类做法并非谁都能效仿。前赵皇帝刘曜军中“夜惊”事件,就是着名一例。
五胡十六国时,后赵石勒率军攻打洛阳的李矩。李矩不敌,行驱虎吞狼之计,向刘曜求援。刘曜欣然,亲自率军救援洛阳。
行军至洛阳西时天色已晚,刘曜夜宿废弃的金谷园,想次日再与李矩内外呼应,彻底击溃石军。